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卷 第294章 寄予厚望(2)

许宁向专家组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愿景:

“这份评估指南不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是未来航空发动机气动稳定性分析系统的一部分。

随着我们建立起一套全面而精确的标准,将能够创建一个适用于多种类型发动机的仿真平台。

用户可以像搭积木般利用预设好的模块来构建目标发动机模型,并据此优化进气道研发。”

此言一出,在场几位专家脸上都露出了向往之情。

他们明白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这个愿景实在令人振奋。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连续性技术支持,每款新型号的研发过程都需要重复劳动,既耗时又费力,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因此,对于这样一个能极大提升效率的想法,大家都寄予厚望。

事实上,这种模块化模拟和仿真的概念,在包括英美在内的发达国家中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一个大多数国家习惯跟随西方脚步的时代背景下,提出这样的创新思路显得尤为珍贵。甚至有人已经开始想象这套系统一旦实现,将会带来怎样的变革。

随着演讲接近尾声,许宁展示了涡喷14发动机的总稳定裕度图示。

图表清晰地指出,在高空飞行以及加力状态变化时,该发动机表现出最低的稳定性。这正是需要重点改进的地方。

“通过对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局部稳定裕度进行综合考量——非随机因素采用代数求和,随机因素则使用平方根法——我们可以确定整个系统所需的安全边际。

在所有考察条件下,找到那个最脆弱点,就是我们接下来要集中攻克的技术难题。”

许宁转过身,向专家组成员微微鞠了一躬,谦虚地说,

“我的报告到此结束。关于航空发动机气动稳定性的测试和评估方法,我做了一些小小的贡献,谢谢大家。”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几秒后,掌声打破了沉默,迅速蔓延开来。

尽管在座的都是昨天科工委座谈会上支持设立新标准的人,但没有人预料到许宁的工作已经如此完善。

这一刻,所有人都意识到,华夏航空工业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首个标准。

接下来是例行的提问环节,不过气氛与以往大不相同。

通常情况下,这种评审会更像是毕业答辩,要求演讲者对报告中的疏漏或错误做出解释。

由于国家标准的重要性,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