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第一卷 第334章 理论逐渐成型(3)

桨飞机中,运8的速度较快,当空气流动速度超过75米秒时,过冷水滴撞击到机翼表面后更可能弹开而不是粘附;

这意味着高速区域如机翼上表面反而较为干净。

即使发生结冰,由于来流角度较小,形成的霜冰附着力弱,形状贴近机翼,危害也相对较小。

对于较慢的飞机,比如运5,则需特别关注机翼前缘和上表面的积冰问题。

许宁指出,传统大型螺旋桨飞机的除冰装置研发并未针对关键区域,导致能量浪费。

他进一步说明,随着机翼弦长增加,积冰倾向减小,靠近机翼末端部分更不易结冰,这解释了为什么水平尾翼比主翼更容易出现严重积冰。

他还提到,某些情况下,机翼上的积冰可以产生额外升力,但这也会带来强烈的低头力矩,这是运8j事故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林哲彬讲解了气象因素对积冰的影响,祝意则介绍了机翼表面微结构的研发。

这次总装车间里的研讨会持续至深夜,参会者甚至顾不上用餐。

通过三位专家的分享,一种全新的积冰理论逐渐成型。

基于新的理解,工程师们提出了根据不同积冰情况为机翼各区域研发针对性防冰措施的概念,以提高防冰效率并减少能耗。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