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上,两者的目标并不一致。
历史上,空客在抛弃沪飞后推出的a318客机最终只卖出不到一百架就停产了,航空公司也很快将其退役。
对于客流密集的华夏市场来说,百座级的ae100更像是一个不切实际的选择,无法满足主要国内航线的需求。
此外,考虑到ae100仅60吨的起飞重量,对沪飞生产线而言,并不是最佳利用方式。
综上所述,用ae100来接替md90项目几乎是最糟糕的选择,甚至不如继续生产亏损的md90。
这样的决定除了有损华夏航空工业的发展之外,很难找到其他的解释。
丁志恒的话还在继续,但显然,他已经引起了听众的深思。
许宁刚刚提到,选择与空客合作,我们似乎处于被动地位。空客当前发展迅速,他们或许认为没有必要将整架飞机的生产都放在我们国家。
丁志恒则表示,他现在能调动的资源仅限于科工委系统内的力量,在这方面,无法与民航系统的资源相匹敌。
显然,丁志恒需要更充分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ae100项目对我们来说不是最佳选择。
这对他而言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通常国防科工委并不涉及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路线,特别是那些不直接关联具体技术的领域。
这次之所以参与进来,是因为几个月前航空工业标准的争议让科工委有了介入的机会。
考虑到背景,邀请像许宁和杜亦熵这样的专家来提供专业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
之前关于如何应对波音麦道合并案的讨论只是额外的议题,而许宁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附加问题。
现在,真正的挑战开始了。
“在最近的春洲航展上,我注意到了ae100的提案,并与一些空客的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
许宁说道,他小心翼翼地选择了措辞,以避免直接批评采购外国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毕竟在这样的场合下,过于激烈的言辞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接着,许宁分析道:“首先,空客展示的只是一个模型,此型号尚未进入详细研发阶段。
即使工程师们工作效率极高,从研发到量产至少也需要2-3年的时间,所以单从进度来看,ae100无法及时接替随时可能停止的md90项目。”
“其次,根据航展提供的数据,ae100大约有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