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卷 第355章 领头羊(2)

“张工,如果这项技术可以应用到斯贝发动机上的话”

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声音微微颤抖,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这对斯贝国产化将是巨大的推动!”

这些工程师来自镐京的430厂,负责斯贝mk202发动机的国产化工作。

尽管这款发动机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已经引进并开始组装,但因为种种原因,直到1995年才最终通过验收。

即便如此,国产化率也只有70%,许多关键部件仍然依赖于多年前进口的库存零件,生产效率低下且无法持续。

当年引进斯贝技术时,镐京与盛京之间曾有过不少争执,但随着歼轰7上的原装斯贝发动机逐渐接近使用寿命,镐京方面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

特别是涡喷14在最近的春洲航展上大放异彩,这让430厂更加渴望取得突破。

因此,他们毫不犹豫地派遣了负责斯贝国产化的工程师团队前来学习。

“这次的技术进步,将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张工坚定地说。

中年男人张工向前挥了挥拳头,语气坚定:“找410厂帮忙,总比求外国人办事顺心。”

“我这就去找钟市强!”

加工演示的结果令人振奋,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当滑油管被切开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这次成功的震撼。

表面粗糙度仅为0.367ra,远超当时对镜面效果的要求。

即使是业内专家云集的交流会,一场精彩的展示仍然能牢牢抓住所有人的眼球。

精美的展板和海报之所以在学术会议上不可或缺,正是因为它们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

尽管许多单位表面上积极参与精工计划,但很多只是出于对科工委直接领导项目的尊重而表现积极,真正像陕柴重工408厂那样愿意投入资源支持的寥寥无几。

许宁在加工过程中留意到,不少代表对计划的成功持怀疑态度。

这并不意外,在那个时代,甚至直到二十年后,人们谈起精密加工时,脑海中浮现的依然是岛国、德国、瑞士等国的名字。

钟市强敢于提出精工计划,这份勇气难能可贵。

这也正是许宁决定支持他的原因——是时候打破这种迷信了。

“老钟,今天之后,410厂以及你本人,恐怕会在整个科工委系统里成为精密加工领域的领头羊。”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