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卷 第470章 获奖(2)

2岁的许宁,以学生的身份站在领奖台上,更显得与众不同。

颁奖典礼旨在鼓励年轻一代,而每个获奖者的背景故事都平凡而又伟大。

然而“学生”这一身份使许宁显得格外突出——他在踏入社会之前就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为了强化这种印象,当许宁走上舞台时,屏幕上出现了“少年强则国强”的标语,将他塑造成一个充满希望的青年典范。

会场内掌声雷动,伴随着激昂的音乐,而许宁的心跳声也在胸腔中清晰可闻。

心跳从最初的快速跳动逐渐变得平和。

当许宁站在舞台中央时,他感到内心一片安宁。

接下来是简短的获奖感言环节。

许宁明白了为何这个部分被控制在大约二十分钟之内:

每位获奖者的背景和表达能力不同,让每个人都有十几分钟的发言时间并不实际,即使有提词器的帮助。

因此,到许宁发言时,时间还有富余。

或许是临时安排,又或是为了给最年轻的获奖者一个特别的时刻,主持人在他完成感谢辞并准备离开讲台时,额外问了一个问题:

“在宣布获奖名单时,我注意到观众对您的年轻印象深刻。

特别是那些有孩子的家长们,他们一定很好奇您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考虑到这是一个非直播的表彰大会,风格较为轻松随意,增加这样一个提问并不突兀。

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不偏离正轨即可。

于是,许宁深呼吸了一下,拿起话筒重新开始讲述。

“高中时,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飞行员,但因为牙齿的一个小问题,在复查中被淘汰了。最终,我通过高考来到了京航大学”

当晚有许多军工学院的学生代表出席,作为共青团授予青年荣誉的一部分,许宁的话无疑会引起他们的共鸣。

“最初我对科研并没有特别的兴趣”

他讲述了自己大学以来的经历,略去了重生的部分。

实际上,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学生,只是以前未遇到能够完全发挥潜力的机会。

他的故事听上去就像是一位天才少年的崛起,但更重要的是,这番话在这个缺乏自信的年代里传递了一种信念。

90年代末的华夏不仅缺少资金,更需要信心——一种系统性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