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卷 第486章 措手不及(2)

时间线上,尽管项目进度有所加快,这个日子依然是1001号原型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由于项目的规模,其进展早已不是秘密;早在1994年,国外卫星就已经捕捉到了全尺寸模型的照片。

到了1996年,漂亮国海军情报办公室也发布了接近真实的想象图,并预测该机型将在2003年左右服役。

随着飞机被缓缓牵出车间,大家簇拥着它向测试区前进,而薛知寿则骑着他那辆老式自行车在前方开路。

没有人选择乘坐准备好的大巴车,仿佛这一刻,他们更愿意与这架凝聚了无数心血的飞机一同步行前行。

宋闻聪走在许宁前头,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脚步慢了下来,转头问:

“小杨这两天跟我说,你打算等黎明那边涡扇10成熟后,在十号工程上直接用dsi进气道?”

面对这位为国家航空事业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前辈,许宁谨慎回应:

“是有些想法,但还需要在新型教练机上测试dsi进气道的性能和适应性。毕竟改动进气道设计不是小事,不能贸然在十号工程上尝试。”

他心里清楚,dsi进气道是可行的,前世改进型的成功就是证明。

对于中型单发战斗机而言,高速性能的些许牺牲远不如减轻重量和减少阻力来得实际。

然而,歼-10bc的设计出现在2010年代,当时的技术条件比90年代优越许多。

因此,许宁希望通过一个较为简单的项目积累经验,再考虑应用到歼-10上,以最小化对项目进度的影响。

大约一小时后,1001号原型机终于抵达发动机试车位置。

一切准备工作早在上个月就绪,只待这架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飞机到位。

“地面都清理过了吧?”许宁趁着工作人员固定飞机时,向试飞站主任周自全确认。

尽管这种直白的问题平时可能显得唐突,但在这样关键的时刻,谨慎无过。

周自全理解地点点头:“清理多次了,还用金属探测器检查过,确保没有金属碎屑。”

讨论还在继续,这时工位传来消息:飞机已固定好,电力和液压系统准备完毕。所有人员有序撤离,站在防弹玻璃后的观察室里等待。

几位领导互相看了一眼,最终将对讲机递给了总设计师宋闻聪。

由他宣布这个重要的时刻最合适不过。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