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卷 第498章 捷径(2)

写的教材终于完成了校对,即将付印。

对于这份报告,许宁有两个重点:

一是要同步启动涡扇10“太行”发动机的总体设计工作;二是配合歼10和歼11战斗机的进展,确保国产第三代战机不再依赖进口动力系统。

涡扇10的研发起步较晚,虽然历经多次设计尝试,但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不过,随着涡喷14改进工作的推进,606所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技术,加上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许宁个人能力的提升,现在终于到了可以放手一搏的时候了。

与此同时,歼10已完成地面测试,预计下半年首飞;

而两架歼11的组装进度也快于预期,有望提前数月完成。

尽管目前al-31ffn发动机供应稳定,但技术转让遥遥无期,发展国产发动机迫在眉睫。

在报告结尾,许宁列出了几个关键技术挑战,如三维数字化设计、新型冷却技术和先进材料等。

面对这些难题,他深知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只能迎难而上了。

许宁不必事事亲为,他只需抓住关键问题深入思考。

今天上午收到的一封征求意见函让他联想到航空产业改革的问题。

“虽然现在军用和民用航空分开管理比以前合理一些,但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许宁心想。在他看来,最直接的办法是提前分离出专门的航空发动机集团,专注于研发和制造航空动力系统。

这是他在前世所熟悉的模式,也是国际上通用的做法。

毕竟,飞机设计和发动机设计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他能跨界是因为有重生的优势,但这不应该成为行业的标准。

在一张便笺纸上,许宁快速记录下这个想法,然后转向了重型模锻压机的问题。

这个问题他已经考虑了一段时间,特别是从过年开始。

模锻压机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减轻飞机重量有着重要作用。

132厂已经采用这种工艺来替代传统的自由锻压,而601所在与苏霍伊的合作中也看到了模锻压技术带来的优势。

但是,现有的三万吨模锻压机对于更重的机型和大型项目来说远远不够。

无论是歼11、未来的国产客机,还是金桂平提到的水电机组,都需要更大吨位的设备。

这促使许宁进一步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