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
“他愿意献权,听从境主安置。”
李广典头:“此鬼神识相也。”
当即后,又一起见了洪州知府,洪州知府,是个年过半百的中年文人模样,气质儒雅,但头发已经基本全白了。
此人名叫赵永贞,曾列传胪之名。
妖魔大乱后,得儒家文道之命,虽非文昌、文曲、文魁,却也得朱衣星君之残格,此星君,属于文昌帝君座下,主评判人文章之好坏,喜用朱笔批文,朱砂染衣,乃为朱衣星君。
接见了鲍师傅和李广后,便开始谈正事。
第一谈的,就是“名器”。
赵永贞道:“境主境主,总归不是一个正式官名,需要有个正式的名号。”
“我家境主,得灶君之格,主火德之相。”
“火德好啊!”赵永贞道:“汉朝便主火德,汉高祖,为赤帝子。”
“不如称汉王如何?”
“我等归顺汉王麾下,意于恢复汉家河山,恢复炎汉气象,驱逐妖魔、守境安民!”
“这样,大家无论侍奉哪朝,都是汉臣。”
李广本是汉朝之臣,亦不禁点头,暗暗道:“取名授器,可是大功劳,这老儒,只怕有些道行,将来境主称立国,他只怕就是开国丞相。”
鲍师傅虽然文化有限,却也明白“汉”这一字的好,于是点头:“此事可回去禀明境主。”
“其余问题,都不是问题。”赵永贞道:“近来已经有贩夫走卒,入洪州经商买卖,我亦有答打听,汉王殿下爱民如子,且英勇非常,能伐妖魔无道,能广布恩泽,百姓交到汉王殿下手中,老臣心中感激涕零,叹苍天有眼,让我等得以拨云见日!”
赵永贞当即痛哭流涕,长叹唏嘘,一会儿哭百姓,一会儿哭前朝,一会儿祷告先帝,一会儿祭天地厚土。
这般下来,李广更是认定:这老货!只怕要发迹了,这番,不知道心里想过几百回了。
其余大小官员,则有些尴尬,却是演技跟不上。
讲完了这些,鲍师傅便问起极为关心的事了。
赵永贞道:“我江南西道,种植水稻已经有八九千年历史了,上古时此处名为南仓,就如同太湖有太仓之名一般,即南方之粮仓,秦时设郡县,改为南昌。”
“那秘境中,乃是上古云梦泽还没有消退之地,因此地域极广,好似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