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义一听,开始在微信群里吆喝起来,帮周易拉客户。
等武媚娘把字写好,来了一台汽车吊,在胡同口停好,这台吊车就像变形金刚一样,自动伸出液压支腿,接着开始调试大臂和转向,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武媚娘第一次近距离观看大型机械,感觉比挖掘机还让人震撼。
很快,吉时到了,正式开始上梁。
吊车降下吊钩,用特制的吊带,将人字形的大梁完整的吊了起来。
周易站在一旁,念诵着升梁咒,为土地庙祈福。
大梁吊到房顶,即将放在预定位置时,两头的工人拿出周易给的铜钱,垫在大梁下面在玄学中,这有聚风藏水的作用。
放好大梁,房顶的工人开始放鞭炮,村里的会计提着两包糖,见人就塞过去家里盖房不容易,遇到上梁势必要庆祝一下的。
武媚娘觉得一切都很新奇,她吃了一颗糖,发现是玉米味儿的,又抓了一把塞进衣兜,准备带给小兕子李明达尝尝。
这可是仙长辛辛苦苦挣来的,一颗都舍不得吃,全给你留着了,你就说他心不心疼你吧。
上梁结束,接下来就是上檩条了。
檩条的一头固定在山墙上,另一头固定在人字梁上,这能有效分散房顶的重量。
固定好檩条,吊车换上效率更高的小钩,开始往上吊一捆捆的木椽,房顶的工人用钉枪把木椽钉在檩条上,屋顶的整体结构就出来了。
接下来是铺设隔热层、上灰浆、铺设瓦片等等,整个过程中,周易一直在诵经祈福。
庙小,人多,从上梁到铺瓦,只花费了一上午时间。
结束后,武媚娘仰头看着新铺设的房顶,疑惑的问道:
“仙长,房顶上多出来的瓦片为何不搬下来呢?整齐的码在上面,有什么讲究吗?”
周易解释道:
“放一些瓦片在上面,既能压住房顶,同时也能留作备用瓦片,一二十年后,要是屋顶漏雨或者瓦片有破旧的,就用这些瓦片来替换这是修房子的老传统,也是华夏百姓的生存智慧。”
瓦片保存在别的地方,一来容易损坏,二来容易遗失,放在房顶上是最优选择。
解释完毕,他收起法器说道:
“别研究这个了,走,一起去吃上梁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