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对于论文作者不太信任。
“另外,我还跟纽约大学的罗伯特格林教授联系了,如果他同意的话,我打算让他也做审稿人,你觉得如何?”洛特杜根又问了句。
张树文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
他知道罗伯特格林对乔喻的观感,如果换了其他审稿人,还可以解释为不信任,但如果是这位教授的话,大概只能说明重视。当然也可能因为他本就不是洛特杜根挑选的审稿人。
但无所谓,张树文并不在乎这些。
不出任何意外的,两天后普林斯顿的超算也得出了跟燕北超算同样的结论。
事实上这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除非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否则谁也不会在这个可以轻易验证的东西上面造假。
洛特杜根也按部就班的开始跟选中的教授们联系。
这一步很顺利,他所挑选的大佬级教授们都对这篇论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尤其是舒尔茨。
当听说论文作者只有十六岁时,他只问了句:“真的?”
得到确定回答后,便欣然接受了邀请成为了审稿人之一。
但有些事情也正如张树文跟意料中那样,哈佛大学的丹尼斯教授在同意成为审稿人之后,并不打算亲自审核这篇稿子,而是找到在团队中在伯克利分校担任教职的一位华夏裔教授。
“弗兰克教授,数学年刊的主编杜根教授邀请我审核一篇论文,据说是你们华夏一位少年天才的成果,关于曲线有理点上界推导的,而且使用了很多新的方法,我觉得你肯定有兴趣看看。”
“少年天才?不是双盲吗?”
“不是,作者已经把论文发布在arxiv上了,所以洛特杜根觉得没必要用双盲的方式。”
“哦?你觉得水平如何?”
“我大概看了引言部分跟最后超算核验的数据,敢投数学年刊是有道理的,非常重量级的成果。”
“华夏的少年天才?好吧,我想我的确有些兴趣了,只是有些情况,你可能不知道,华夏很热衷于炒作各种少年天才,我不怀疑论文本身的质量,但很怀疑这篇论文背后的作者。”
“哈哈,弗兰克,你要相信杜根教授的能力,起码他是看好的,而且作为审稿人,我们只需要对论文本身负责。既然你同意了,我马上就把论文发给你。”
“好的,丹尼斯。”
伯克利分校,数学系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