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需要证明在给定的交换堆上,所有全局函数可以通过惠特克层的自同态来描述,且这些自同态的结构与代数群的表示有直接的关系。
显然光看题干就知道,这一过程涉及到大量的技术细节。
李教授给他的u盘里,还有给他提供的网盘上诸多资料,都是他们之前在这个问题上做的各种失败尝试。
把这些资料都给了乔喻,一方面是很多时候错误的方法,也可能给新加入者启发,另一方面自然还是为了培养乔喻了。
哪怕那些方法是不可行的,但在数学中依然是团队各种数学思想碰撞后的结果,极具参考价值。
不过乔喻今天没打算继续看,他甚至没打算看。
因为他总觉得那些错误的思路可能会禁锢他的思维模式。
在乔喻看来既然之前三位教授尝试了如此多种办法,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足以说明他们很可能被各种条条框框限制住了思维。之前他找几何朗兰兹猜想证明中的漏洞时,思维也曾被禁锢住。
总想着在一个特定框架内去解决问题。
但实际上跳出那个框架往往有更好的结果。
所以把纸质的资料看完之后,乔喻便直接睡觉了。
虽然李教授把这些资料交给他的时候,还专门说了些漂亮话,比如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而且全球有好几个项目组都在做这个课题,他们的压力非常大,就指望他这个奇兵了。
但乔喻很清楚,这些话其实都说给袁老听的。
哄老爷子开心的话,他要是真信了,那就显得很傻了。
李教授大概也就是抱着既然老爷子把合作人都说服了,那就死鸭子当活鸭子医呗。
反正资料都给了,漂亮话都说了,然后大家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
如果那位李教授跟另外合作者真把希望全放他身上,那这个项目根本就轮不到他。
袁老肯定也是知道的,可好听的话谁不爱听呢?
总之虽然没什么思路,但乔喻依然睡得很香。
压力?不存在的,就算要有也是他从imo回来之后的事情。
三位数学教授半年时间都没做出的东西,他如果几天就搞定了,人家说不定还不开心呢。
他正好可以趁这段时间轻松一下才是真的。
结果第二天他刚吃完早餐,就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
看到是京城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