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上最后一页,然后站起来狠狠地伸了个懒腰。
“写完了?”陪在旁边的袁老问了句。
“嗯,爷爷写完了。”
“把今天的都发给我看看。”
其实每天都有看,所以今天完成袁老并不意外。
很快
“没有最后的总结就直接致谢了?”
“额这个还有必要写个总结吗?大家都知道这个结果的重要性。”
“但要体现独立性!致谢之前必须加上一段conclusion。然后把引用的文献都写好。”
“哦”乔喻点了点头,然后飞快的开始修改。随后十分钟搞定,又发给了袁老。
袁正心又仔细的把今天所有部分检查了一遍。主要是各种用词、格式是否准确。
不过没什么好说的,这些都是乔喻的长项。
这篇文章总共引用了五篇文章,除了乔喻的论文外,还用到了一些之前针对黎曼猜想做的原始工作,以及比较老的筛法。
其实引用的文章除了第一篇外,其他四篇都是一些辅助性的推导验证工作。
主要的证明部分还是用的广义模态空间中证明的定理。
看完今天的部分,老人又将整篇论文又看了一遍之后,点了点头。
“行吧,等会就发到arxiv上。对了,你考虑好论文给哪家期刊投稿了嘛?”
袁老压抑住内心那种激动的情绪问了句。
“嗯,要不还是数学年刊?”乔喻想了想后答道。
虽然跟jams合作的也算愉快,不过乔喻还是觉得洛特杜根这人挺不错的。
“可以,annalatics比较适合突破性的数学研究。把你的arxiv账号发给我,我帮你上传。你赶紧写coverletter吧。”
“额这么急的吗?要不先放在arxiv上,让大家挑挑毛病再说?”
“别废话!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嗯这就没办法了。
老人家着急,乔喻自然没什么好说的。反正固定格式的东西写起来都简单。
其实乔喻觉得他都没必要写这封投稿信。哥证明了黎曼猜想,编辑还能不知道这项研究的价值跟意义嘛?
不过他还是乖乖的把自己的arxiv账号给了老人家。然后开始了投稿信的撰写。
当然这种东西并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