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还没等他的嘴角扬起一抹弧度,海玥打开请帖瞧了眼日期,就露出歉然的笑意,递了回来:“请转告张阁老,不巧了,下官去不了!”
礼部官员猛地怔住,险些怀疑自己的眼睛:“海榜眼,你你这是”
即便是那些拒绝赴小恩荣宴的,也不过是婉言推拒,哪有这种看了帖子再不去的?
海玥道:“确实不巧,爹娘为我定下婚事,宴请之时正好是纳采之日,我就不赴宴了。”
礼部官员终于反应过来,又惊又怒地道:“海榜眼,你可要想清楚后果了”
海玥神色平和:“你自去向张阁老禀明就是。”
“好!好!”
礼部官员咬牙切齿,捏着请帖,匆匆入了后院,一个滑铲,扑倒在张璁面前:“阁老!海玥欺人太甚呐!先是接过了拜帖,再行拒绝啊!”
张璁听了过程,也颇为诧异,却未动怒,直接问道:“他以何理由拒绝?”
礼部官员道:“他居然说要是要订婚纳采,故而不来赴宴,这是要娶公主么?简直不可理喻!”
“纳采?”
张璁心头一惊:‘看来是真的了!太后要为那位新收的义女作主,嫁给这位新科榜眼!’
身为首辅,对于朝堂内外的动向当然要有所了解,近来后宫里发生的变故,已然传入耳中,张璁才知那日殿试,陛下久久未归,到底是因何缘由。
对于秘密结社,张璁不以为意,在他看来这类贼人正如民间的白莲教一般,属于疥癣之疾,只要新政推行,国富民安,自然就没有了他们生存的土壤,若是一味将精力放到剿灭这些势力上面,反而是本末倒置,逆贼只会越剿越多。
但内廷的安危确实重要,况且此前公主府已有惊险,现在更生波折,外藩的芳莲郡主接连立功,是真的得到太后青睐了。
太后收义女,其中颇多讲究。
如果走正规的仪式,认黎玉英为皇女,其实是对外藩的招抚,绝非太后一言可定,需要走朝堂流程,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正式录入宗人府玉牒,再赐国姓,封公主虚衔。
但现在蒋太后所为,就是不参与外朝典礼,仅在内宫认亲,由内官监核查女子来历,再由女官负责体检,简略地走了个内廷审核的形式,礼就成了。
黎玉英,一个政权亡了的外藩郡主,摇身一变为当今太后的义女。
‘一个海南子,一个安南女,已然成了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