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相之前都懒得听其所言,只是确定了赵贞吉与严世蕃交好,对其证词就不予采纳了,现在则仔细听完,陡然喝问:“大胆!为何要去翰林院,而不来报官?”
赵贞吉目光清正,言辞寸步不让:“我等自是要报官的,但也要先确定案情详细,人命关天,总要查个水落石出才好!若府衙只听一面之词,不为小民作主,偏帮偏信,如何能还原真相?”
“你!”
刘淑相又惊又怒,严嵩则抚须微笑。
会元代表着学识的成就,已属不易,此时的风骨更令人赞叹,海玥的眼光果真独到,挑选的后进人才都是如此的优秀。
而现在不是与刘淑相作口舌之争的时候,根据方才海玥的点拨,严嵩再度重复了刚才的问题:“国子监距翰林院与顺天府衙,孰近孰远?”
刘淑相这回终于听明白了,眉头紧锁,面色阴晴不定。
赵贞吉却已朗声应答:“回阁老,国子监与翰林院仅一街之隔,至顺天府衙却需绕过小半个皇城。”
他略一停顿,补充道:“策马亦需数盏茶的功夫。”
“那就怪了,既有如此悬殊的差距,何以去翰林院与顺天府衙的两方,同时抵达?”
胡宗宪匆匆去翰林院通知海玥,然后海玥第一时间赶到国子监,正好与顺天府衙的人员对了个正着。
目睹凶案爆发的监生不止两人,确实可能去府衙报官,可这一来一回的时间,还要考虑到刘淑相调集差役的速度,不可能比起海玥孤身前来要快,按理说绝无可能同时抵达。
偏偏双方就是前后脚到的国子监。
其中蹊跷,不言自明。
“这”
刘淑相还真没考虑过这些,现在一听,也隐隐觉得不太对劲起来。
严嵩没有给他继续思考的时间,接着问道:“通风报信之人现在何处?”
刘淑相下意识地看向师爷,却见这位心腹正被压在地上,头都抬不起来,更别提答话了,只能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来:“此案干系重大,本府自当彻查到底,若真有人胆敢谎报案情”
“不必了!”
严嵩淡淡地摇了摇头:“谭千户,劳烦了!”
谭经默默旁听,本就有些不耐,所幸得到了指示,顿时狞笑着道:“统统带回北镇抚司审问!”
听到北镇抚司之名,刘淑相身躯一颤,终于失色:“怎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