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二章 奔向各自的前程(4)

引得众多翰林争破了头。

期间海玥也受到了举荐。

连林大钦都颇为意动,让他争取一下这个位置。

但海玥毫不迟疑,以年纪尚轻,学识浅薄为由婉拒。

按部就班地升任翰林编撰。

在一心会成员书信往来,不少人颇为惋惜的同时,严世蕃选择了入仕。

以举人功名入仕。

吏部铨选的结果迅速下来,竟是太原府阳曲县丞。

这个选择震惊了不少人。

包括严嵩在内。

他让儿子以举人功名入仕,外出任职,亦是磨练之意,想要这个心浮气躁的小子收收心。

但说是地方州县,体验民间疾苦,阁老之子当然不可能去偏远地区当差,原本选定的地点,自然是北直隶的富饶州县。

然而现在吏部的安排,竟是山西太原,严世蕃也立刻表示了接受。

要知道不久前缉拿白莲教和黎渊社贼子,清理了张家口范家,不少晋商也受到了牵连和打击,这个时候去山西,虽然谈不上羊入虎口,但也肯定步履维艰。

父子俩为此发生激烈争吵。

可无论严嵩怎么劝说,严世蕃只强调一点,他要出人头地,做出一番功绩。

而相比起北直隶浑浑噩噩的生活,太原地处要地,去往那里,才能实现理想抱负。

这番见解倒也没错。

新政开启收河套的战略后,朝堂的中心明显开始向西北偏移。

河套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前哨,山西则是其后方支撑。

大明九边防御体系中,山西镇与河套防线本就是一体的。

严世蕃此去太原,完全可以作为首辅的新政代言人,参与到对边战略、军事防御、茶马贸易等行动里,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由此两封书信,也摆在了海玥的案头。

“庆儿此番铨选山西,恐有奸人蛊惑明威素来持重,望善加开导”

在陶典真禀告了案情详细后,严嵩认为此次吏部铨选和严世蕃的仕途选择,显然受到了旁人的影响,希望海玥能加以规劝,让其不要误入歧途;

“今科进士中十二人已入会,当同赴三晋河套之功,正该为我辈青云之阶”

严世蕃的信件里则透出踌躇满志,准备将一心会的成员也带去山西,尤其是今科进士中新纳入的成员,希望海玥支持他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