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肆!放肆!拖出去!廷杖二十!!”
薛侃的双臂被左右架住,狠狠地朝外拖去,身后是气急败坏的虎啸龙吟。
就在刚刚,不见外臣的天子,破格在乾清宫内接见了翰林学士薛侃。
这位如今已是文坛大儒,更有言就立嗣之事,与之探讨。
奏疏呈上后,朱厚熜龙颜大悦。
有张璁桂萼的事迹,这位自然认为,又有一位朝臣出来,愿为其行为提供理论背书的分量。
儒家重礼,纵使贵为九五之尊,亦不可肆意妄为。
当年明太祖虽将孟子牌位移出孔庙,以示对民贵君轻之说的否定,推行乾纲独断之治。
然终究难以脱离儒家理论的窠臼,凡事仍需讲究礼数与道理。
大儒的背书,便是最佳的注脚。
当年是奉亲父,如今是虚太子。
皆是借儒家之礼,行帝王之权。
然而君臣一番问对,薛侃的话语,让朱厚熜震惊了。
薛侃根本不是来为他不立太子背书,恰恰相反,他是来为必须立储谏言,甚至将天象异变都囊括其中。
为何老天发怒?
因为东宫久虚,国本动摇!
朱厚熜忍了又忍,最后实在没忍住,被这贴脸开大,将手中的玉如意摔得粉碎。
“此人是死谏!”
“没想到继左顺门之后,竟然还有这等人!”
此时内侍左右架住薛侃,拼命往外面拖,得知消息的暗卫首领张佐与高忠赶至。
交流了一下眼神,都看到了对方视线里的无奈。
“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左顺门哭谏一事,成士林之殇——廷杖一百八十余人,当场毙命者十七,下狱流放者逾二百。
此后朝堂噤若寒蝉,时人慨叹,衣冠丧气,风骨尽失,诚可叹也。
然细究其实,较之大礼议反对者所宣扬的严重,有气节之臣何尝绝迹?
左顺门哭谏,完全是一场逼宫事件,其中许多人是被裹挟去的,包括内阁阁老,都被架在了火上,杨廷和杨慎父子要是真的这么有骨气,在正德朝为什么不挟众上书?
因为那个时候出头,是百分百完蛋,而嘉靖登基未久,根基不稳,本以为能逼迫天子低头,结果被狠狠地打杀下去。
此后直言敢谏者,也未尝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