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八章 每个人都在糊弄皇帝(2)

最终密捕为首的二十五人入狱,杀死三人,其余戍边卫,兵乱乃定。

这场风波闹得不小,影响更是深远,此后南京驻军“岁必数叛,形同匪类”。

当然,大明的地方兵变不在少数,如鼎鼎大名的蓟州兵变,说三千戚家军精锐被杀,是自毁城墙,也有辟谣和反辟谣,各有论点。

另外还有大同兵变、宁夏兵变、吴桥兵变、宁远兵变、甘州兵变等等。

一百二十年间,有记录的兵变就五十九次,平均两年兵变一次,起因各种各样,但归根结底,都是腐败贪墨,制度性欠饷,再加上有人推波助澜原因。

而今南直隶可能发生的兵变,结合孙维贤的变故,显然也是背后有人在推动。

“一场兵变,可能只是开胃小菜。”

“真正影响的是什么?”

“藩王么?”

海玥稍作沉吟,脑海里就有了联想。

不怪他如此想法,这个年代,并未是明朝末年,天下皆反的时候。

参与兵变,形同谋逆。

胆敢谋逆,必有根基。

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被明成祖激励过的朱家王爷了。

明代藩王封地多依托长江、淮河、大运河等水系,便于与南直隶往来。

比如武昌府的楚王、湖北蕲州的荆王、开封府的周王、卫辉府的潞王。

不过朱棣后来将藩王内迁至河南、湖广等地,也是为避免其过于靠近富庶的南直隶。

真要接近的话,宁王算是近的了。

当年宁王自南昌起兵,率舟师蔽江东下,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帅舟师下江,攻安庆,欲取南京。

策略很正确。

进图金陵,是藩王作乱必须的根基。

唯有占了金陵,发展壮大,才有可能真正与北方的京师抗衡,夺取江山。

当然别说那一步,宁王连金陵城的边都没摸到。

他失败的原因有多方面,积蓄的实力并不强大、孤立无援,不得民心等等。

最重要的,是军事方面的致命失误。

先是沿江强攻安庆,后又回师救援南昌,顾头不顾尾,被人牵着鼻子走,这样还能成功就见鬼了。

两步错棋,导致其声势浩大,却以最快速度被平定。

四十三天就没了。

“不过宁王从生出反意,到发檄各地,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