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未查获谋反实据,然其包藏祸心已昭然若揭。
严嵩并不感到意外,是因为真要深究藩王恶行,处处是罪恶。
他在意的是,此时牵连,意欲何为。
海玥道:“胆敢污蔑皇嗣的,必有深刻动机,藩王于此时作乱,是恰逢其会?还是早有算计?必须详查!”
‘将陛下对无辜皇子的忌惮,转为对有罪藩王的整顿么?’
‘原来是这样的查案法,唔,不失为一条良策!’
严嵩明白了。
这样的安排,既能救下皇嗣,又让陛下有台阶可下。
关键是百官还乐于见得为恶的藩王得到惩罚。
可谓一举数得,考虑到了方方面面。
但隐约之间,严嵩又涌起一股不安感。
总觉得哪里没有考虑清楚。
与儿子严世蕃的风风火火不同,严嵩虽已年迈,反应不似当年敏捷,却愈发显出老辣沉稳的气度。
他沉吟良久,指尖轻叩案几,方才缓缓开口:“藩王图谋不轨,确有可能,然宫禁森严,藩邸与外廷素不相通,此等谗言竟能直达天听,莫非大内之中,又生肘腋之患?”
现在的情况是,明明是天子忌惮自己的儿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群臣不能直接揭破这个真相,为了保护天子的颜面,也要将锅甩给有动机的藩王。
藩王有谋逆之心,处心积虑,挑起了皇室父子不合,这一切传扬出去,才能取信于人。
可问题来了,藩王在地方,天子在京师,想要阴谋作乱,是需要人手的。
正如当年宁王,是以重金贿赂了正德身边的刘瑾、钱宁、臧贤,那么现在的藩王,又是贿赂了嘉靖身边的谁?
自宫变之后,这可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
海玥给出答案:“应是秘密结社黎渊社。”
“黎渊社?”
严嵩对此当然不陌生。
他当年还管教过儿子,别过多的参与到对这种秘密结社的追捕中。
只是后来渐渐的就听不到类似的消息了,尤其是南巡之后,一心会也不再追查黎渊社,似乎已成过去。
“黎渊社早已被陛下剿灭,故而不提,然近来各方异动,恐有死灰复燃之兆”
“宫禁大内,不可不防!”
逻辑链理清了。
但严嵩仍显迟疑。
仔细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