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加快脚步,向马车走去。
当她来到车前时,慕容复早已跳下马车,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她,仿佛在说:“你辛苦了。”林诗雅望着他,心中的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
她微微一笑,朝慕容复走去,轻声说道:“我”
林诗雅的话语如春风般拂过礼部大堂,不仅吹散了沉闷的空气,更在众人心中种下了改革的种子。
她据理力争,引经据典,将历代王朝因科举改革而兴盛的事实摆在眼前,如同一柄锋利的匕首,狠狠地刺破了守旧势力的虚伪面纱。
原本坚如磐石的反对声,在这一刻开始出现裂缝,动摇不已。
赵礼部尚书的脸色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仿佛调色盘般变幻莫测。
他紧紧攥着拳头,指甲几乎要刺入掌心。
他深知,今日若不能将林诗雅的锐气打压下去,他多年的权威将会荡然无存。
但他却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因为林诗雅所言,皆有理有据,无可挑剔。
最终,在林诗雅的强大攻势下,在郑公子的鼎力支持下,礼部不得不同意将部分改革内容纳入讨论范围,尽管他们依旧心有不甘,但大势所趋,他们不得不做出妥协。
这一刻,林诗雅感觉肩上的重担卸去了一半,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欣慰。
她站在礼部大堂中央,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身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她目光扫过在场的官员,他们的脸上,或是不情愿,或是若有所思,或是敬佩不已,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得不正视这个年轻女子,不得不重视她提出的改革建议。
林诗雅走出礼部大堂,心情愉悦。
她相信,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改革的道路一定会越来越宽广。
她正要和慕容复分享心中的喜悦时,却被一个急匆匆赶来的小厮拦住了去路。
“林状元,不好了!钱举人正在民间书院煽动院长们反对改革,说您是妖言惑众,扰乱民心!”小厮焦急的声音,如同当头一棒,将林诗雅的喜悦冲散的无影无踪。
她脸色一变,心中警铃大作,顾不上其他,急忙问道:“此事当真?那钱举人现在何处?”小厮惶恐回禀,“钱举人此刻正在集贤书院,已经煽动了不少院长和学子,言辞激烈,恐怕”
林诗雅闻言,心中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她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