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十五章 要的是态度,明白?(5)

不说自己要多少钱。

“赵大人,咱们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这件事既然出了,大人您也给了我家老爷机会,那咱们就挑明了说,您看五百两如何?”

被扯的头晕的钱师爷无奈主动出价,希望赶紧了结此事免生枝节。

五百两?

赵安心道你们这是打发要饭的呢,面上却不能表现出不满,而是一脸正色道:“先生与本官谈钱做什么?这和钱有关系么?本官看着像是要钱的人么?本官在意的是贵县的态度,如果贵县无法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和后果,那本官也不能被贵县牵连,摊上无枉之灾。”

义正言辞。

第一次谈判到此结束,东台县的人继续研究。

说的也不是假话,收你们五百两却承担和你们一样的风险,这不欺负人么。

外面,听钱师爷说五百两摆平不了对方,常训导不禁来了气:“我雇人弄死他最多三十两!”

“常大人,什么时候了还说这种气话,”

钱师爷没好气的看了眼县中学的副校长,转头对自家恩主道:“老爷,这件事的后果实在太严重,我看不如再加些吧。”

“钱财是身外之物,如果花点钱能消灾的话,下官也愿意添点。”

杨教谕精神状态比先前好多了,不希望因为价格谈不拢导致这事滑向深渊。

陈知县迟疑了下:“你们说加多少合适?”

谁知道那小子究竟想要多少,最后还是钱师爷给做的主,翻一番,直接加到一千两。

这个数,可以了。

结果赵安对一千两仍不感冒,说话依旧冠冕堂皇:“请先生与知县大人说,我赵有禄乃饱读圣贤书之人,不是什么敲诈勒索的小人!”

配上拒人千里之外的表情,端的是正义凛然的很。

第二次谈判就这么崩了。

无奈双方只得继续心理博弈,互相试探对方的底线。

虽然累,气氛却比先前活跃多了。

钱能摆平的事,就不叫事。

钱不能摆平的事,那才叫事。

第三次谈判时,东台县一干人等将价码提高到了一千五百两。

虽然一千五百两能让一个普通百姓家富贵一辈子,但在赵安眼里仍是笔小钱,同时也很无语,敢情你东台县令一门老小的命就值一千五百两?

都来回三次了,再这么扯下去谁知道扯多久,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