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七章 传统观念,和世俗偏见(4)

然不是柏油路,但基本上都是沙石路,而且人多走的多,现在也没积雪,走起来方便。时不时的还能碰到熟悉的人。

这样比起来比北疆强。

所以李俊峰才有这感慨。

“各有各的好。”李俊山感觉不一样,北疆的雪地看着也舒服。想想呆会儿回到家里,那潮硬的被子,他就感觉不舒服。

还是老马号的火炉子火墙舒服啊!

可惜短时间内是别想了。

路边没什么草,掉落的树枝也让人捡完了,这年头能合理合法变成柴火的,基本上是留不住的。

和北疆荒地遍布灌木枯枝不同,这里感觉“干净”的多。

碰到的熟人越来越多,还有孩子,一路打着招呼就回到了村里。

知道他们是从北疆回来的,不少人站在院门口看热闹,问一两句。

回来之前,四个人都换了新衣服。里面是新棉衣,供销社买的劳保衣服,外面是扯的布,梁月棉和陆大嫂赶制的。

脚上是棉胶鞋,现在穿着竟然还略有点热。

但舒服!

一身都是新的,手里提的也是大包小包,明显感觉这是挣上了钱的节奏。

“不是说李家老二带着人去北疆吃沙子的地方干活去了吗?咋看着还怪趁钱哩!”有人发出了疑问。

“谁知道是不是装的?”有人有着固有的印象,“那西北苦寒之地,发配劳改犯的地方,能是啥好地方?”

“那可说不准。”有人理性分析,“前面李家老爷子回来,那花的钱可不是假的,这半年花的钱有好几百了吧?有人都给算着。听说李家老大先前寄钱过来也是几十上百的寄,那钱能做假?”

不说话了。

看着这四个人“招摇过市”,颇有些羡慕。

最先赶过来的家人是李安国的两个女儿,大的八岁,小的五岁,两个都穿着补丁衣服,扎着小辫,脸上冻的有红血丝,但看到父亲回来,很兴奋的一边一个抱着李安国的胳膊,还要帮着他提包。

李安国没让提,那包可重,里面有给老爷子带的东西。

李安国、李俊峰、李俊山在一个村,陈兴邦所在的村子还要远个不到一百米。

李青侠已经知道二儿子和女婿回来了。他作为老爷子自然是不能出来迎的,便在院门口等着,有点坐立不安的感觉。

杜春芳坐在屋门口,看他不停出去看一看,忍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