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二章 因缘巧合的“订单”(5)

不要。”李龙说道:

“鱼是六毛一公斤收,多少都要。不过太小的鲫鱼不要,没办法给人家送。”

“行。”

李龙掏出厚厚一沓大团结递给大哥:

“大哥,这是八百块钱,先用着,不够了你先垫上。”

一只兔子三块,一百只三百。一公斤鱼六毛,一吨是六百,但实际上收不了那么多,陶大强和杨永强十天的功夫至少能搞到两三百公斤鱼和至少二三十只兔子。

所以钱应该是够的。

李建国并没有推辞,把钱收了下来。

李龙在大哥这里说事的时候,陶大强和杨永强两个也赶了过来。他们是和李龙一起取了兔子回来后准备去小海子弄鱼的时候,李龙接了电话去到队长家的。他们两个就先没去小海子,在马号那里等着。结果没等到李龙回来,最后就跑这里来了。

“今天下午我要去县里,你们接下来几天,每天早上去捋兔子套,然后去小海子里弄鱼,弄完鱼送到这里来。兔子也是,每天记下来就行。”

“龙哥,这是又来活了?”

“嗯,糖厂有个活。”李龙笑了笑,“去小海子给梁家人说一下,后面送鱼送我这哥这里来,涨价了,一公斤六毛。”

“那其他人要送的话收不收?”

“收。”李龙说道,“都收。”

他比别人知道的更多一些的就是,现在物资比钱更值钱。他还比别人多了人脉,多了渠道。

村里人守着这些东西卖不上钱,或者就只是在玛县进行小规模的贸易。赵老实倒是去了一趟石城,没准备好结果被人给打了抢了。

没有几个人能像李龙这样短短一段时间就能积累下足够的资本,扩展了足够大的圈子人脉。

有这样的人,不过他们干脆就早早离开了队里,去到石城或乌城定居,而不是留在这里。

毕竟在当时二元社会环境里,城里人就是高人一等。

这也是不少人看不懂李龙的原因——以他的目前的身家,去城里明明是可以过非常好的生活的。

安排好这件事情后,在大哥这里吃了中午饭,李龙骑着自行车去了县里。

自行车后座上放着两只兔子,两包鱼。其中一部分是给顾晓霞他们吃的,一部分是送给李向前的。

所以李龙骑着自行车先去了大院子,把东西放下后,然后去了供销社。

李向前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