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袋。”李龙其实是想多买一些,可惜吉普车就这么大。这个时候小汽车的局限性就体现出来了。
这些甜瓜一个都有五六公斤,个头大,阿达西给挑的时候也捡熟的挑。
李龙觉得这一方面,有些阿达西卖东西方式就比较好。
上一世他在伊犁那边碰到过卖杏子的民族人,他们卖杏子是从城东的批发市场批来两箱杏子,然后就往铺了毡子的板车上一倒,沿着大街小巷叫卖。
来买的人可以随便挑,大家基本都是挑黄的软的熟的,阿达西还帮着挑这些熟的。
因为杏子摘下来后哪怕是半青半黄的也会熟的快,但青的硬,能放。所以黄的熟的挑走,剩下的青的隔一天也就半黄了。
这样下来批发两筐杏,两天卖完,基本上不浪费,顾客也满意。
有些汉族商家做法相反,仿佛生怕客人把熟的挑走了生的不好卖一样,一种是根本不让挑,直接往袋子里捧,捧到生的熟的那就看运气了。
另外一种就是由商家给装,那商家还有可能专门给多装点青的,留下来熟的觉得后面好卖。
咋说呢,反正李龙是一言难尽。
当然不绝对,毕竟他碰到的只是极少数一部分。
眼前的阿达西就是这样,不是特别熟的甜瓜硬,可以多放两天啊,熟的会变软,那就先卖,熟的甜,拿回去人家也喜欢吃。
李龙买了一麻袋,又拿了几个凑了八十公斤,算算不到六块钱。
真便宜!
十几年后,wlmq火车南站他还卖过类似的大甜瓜,五六公斤一个,熟透的那种,一块钱一个,也是极便宜的——一个维族老汉摆摊卖的。
再往后,李龙好像就再没吃过特别熟的甜瓜了——无论是在超市还是在摊子看到的甜瓜都是带把的。
瓜熟蒂落,带把的甜瓜都是没熟就摘下来的,味道不一样。
这就跟这边的人吃榴莲一样,好些外地人也是没吃过熟透的甜瓜。
买完甜瓜,装车后又去问西瓜。卖西瓜的摊子就隔了七八米,是个汉族中年人,戴着个草帽。
“老乡,西瓜多少钱?”
“八分钱。”那老乡笑呵呵的说道。
李龙扭头就走,真看着自己开着吉普车,然后当凯子宰啊?
老乡一看李龙走的那么坚决,立刻大声喊着:
“七分六分也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