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89章 全面升级榆次城防御,打造最前根据地,惊现全民参军盛况(5)

仓库的建设同样紧迫。

江晨组织战士和百姓在城内西北角修建两座大型粮仓。

粮仓采用砖木结构,屋顶覆盖瓦片,墙体涂抹防火泥,防止火灾和潮湿。

同时,在粮仓周围挖掘护城河,设置岗哨,确保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部队打仗也离不开粮食。”

江晨对负责粮食管理的干部说:“要尽快统计城内的粮食储量。”

“同时向周边村镇征集粮食,与百姓签订收购协议,公平定价,绝不强征。”

短短一个月,两座粮仓便储存了足够独立纵队三个月消耗的粮食。

为后续作战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另外,江晨还成立了军校。

军校的设立则是为了培养军事人才。

江晨将城内一所废弃的学堂改造成“榆次军事学校”,亲自担任校长。

从纵队中挑选有战斗经验的军官担任教官,招收纵队内的年轻战士和榆次城内的进步青年入学。

军校开设战术、射击、爆破、侦察等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

计划是每期培训三个月,为独立纵队输送合格的基层指挥员。

没办法,挥师北上必定会损失指挥官。

江晨这是在未雨绸缪。

“咱们的部队要发展壮大,就得有懂战术、会指挥的干部。”

江晨在军校开学典礼上说:“希望你们珍惜学习机会,学好本领。”

“将来在战场上多杀敌人,为国家和百姓立功!”

与此同时。

在所有举措中,土地改革无疑是最受百姓欢迎的。

江晨成立土地改革工作组,深入榆次城乡,调查土地占有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榆次城内百分之七十的土地掌握在少数地主手中。

广大农民没有土地或只有少量土地。

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缴纳高额地租,生活困苦。

针对这一情况,江晨颁布榆次土地改革条例。

规定没收地主的多余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同时保障地主的基本生活,给地主分配一定数量的土地。

土地改革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

工作组的成员带着丈量土地的工具,挨家挨户登记土地。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