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二章:八蜡铺(1)

辰初两刻。(7:30)

八蜡铺。

济尔哈朗勒马止步,冰冷的目光穿透弥漫的晨雾,定格在仍然被薄雾笼罩着的八蜡铺上。

前方不远处临时修建的低矮土台之上,三十余门黝黑的红衣重炮呈一字排开,横陈在八蜡铺北方的旷野之上。

在长达两刻钟的时间里,这些战争巨兽持续不断地喷吐着火焰与浓烟,向着八蜡铺疯狂的倾斜着火力。

沉重的铁弹如同陨石般砸向八蜡铺的棱堡工事,夯土墙体在一次次撞击中颤抖,大量的土石伴随着隆隆的炮声而滚落。

八蜡铺棱堡深处,十二门同样沉重的靖南军重炮发出了自己的咆哮。

虽然数量处于劣势,但这些火炮被精心布置在加固过的炮位中,受到棱堡突出部和厚实土垒的保护。

多尔衮在守卫济宁城时,多次派出精骑出击进行骚扰,使得八蜡铺防御工事的构建进度迟滞了许多。

但是靖南军仍在两个月不到的短暂时间内,依托着八蜡铺构筑起了一座颇为坚实的军事要塞雏形。

现在的八蜡铺。

并非是一座设备完善、坚不可摧的欧式棱堡。

它更像是一个抓住了棱堡核心设计理念的应急产物。

几个关键的突出的棱角已经构筑完成而且得到了加固,提供了交叉火力的基础。

墙体厚实,并以夯土和木石紧急加固,足以抵御一般炮击。

壕沟虽未完全贯通成体系,但关键地段已然挖深挖宽,形成了障碍。

它粗糙,它不完美,它很多细节来不及打磨,但它已经拥有了棱堡的“骨相”。

正是这简陋却有效的“骨相”,也让清军在炮战之中落入了下风。

清军炮数量占优,火力猛烈,弹雨更为密集。

但他们的炮阵位于野外,虽经过布置,仍比躲在坚固工事后的靖南军炮位视野暴露得多。

清军的炮手虽然久经战场,技艺都十分熟练。

但是他们并没有一套成体系的炮兵训练和测瞄方式,很多时候仍然是凭借着经验。

而靖南军的炮兵却是已经早早的有着成体系的训练方式,甚至为每一门火炮都配备着专门的测瞄工具。

炮兵训练之时也毫不吝惜实弹。

并且他们同样也是经验丰富的老炮手。

在经历了最初的校准之后,靖南军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