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百零一章 到达靖城,对话柴子义(4)

,讨论三名受害者都居住经开区的问题。

是巧合,还是必然呢。

不好说。

靖城有三个区,相互之间距离不远,不具备独立性,最繁华的区也并非经开区,而三名受害者都是经开区的人,这件事还是很值得思考的。

比较大的可能,便是凶手同样是经开区的人。

同住经开区,彼此更容易产生社会关系,其他区甚至其他城市从概率上相对较低,更多的是巧合因素。

吴常春暂时抛开,他只是有嫌疑,不一定真的是本案凶手,此案要多管齐下。

陈益问起一件事:“柴支,第一名受害者是医院的医生,在调查患者的时候没有任何发现吗?”

患者,是医生主要的社会关系。

查不到其他联系,刑警第一反应自然是患者。

柴子义摇头:“项树正式的坐诊时间是六年,我查了他六年内所有的患者,每一名患者一一打过电话,他们都处在正常生活中,没有任何可疑情况。

陈巡,你指的是医疗事故或者医生自身失误吧?这条线我确认过了,不通,无人离世。”

陈益知道。

问出来只是想再确认一遍。

卷宗里写的很详细,项树平均每天接诊三十名病人,六年大概接诊六万五千人,一分钟一个电话,需要一千小时。

十个人一起打,也要一百个小时。

重大命案的勘查就是这样,会经常面临耗时时间长的重复性工作,非常考验侦查员的耐心。

柴子义继续开口:“死者张文阳也是一样,他的学生都打电话确认过,一切正常,至于乔瑞就更简单了,他的社会关系只局限亲朋好友和单位同事,能联系上的中学同学包括小学同学也都打电话问过情况。

最后,三者之间经过电脑检索,不存在重合点。”

这位支队长确实很厉害,该想到的都已经想到,将受害者关系网重合尝试寻找共同熟人。

调查覆盖面已经非常广了,柴子义很负责,听起来简直没有任何遗漏。

只要以警方手段能查到的,都未放过。

陈益点头:“我能感受到此案的难度,那么柴支在没有查到任何受害者之间的联系后,依然倾向凶手的目标明确吗?”

柴子义:“对,我依然认为凶手目标明确,陈巡呢?”

陈益:“一起查,就算凶手是随机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