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脖颈处整齐而又深可见骨的切割创口,到躯干和头颅上那密密麻麻、深浅不一的撕咬伤痕
正如法医杨教授之前所汇报的,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咬痕,目前唯一能明确推断出的凶手生理特征,就是他缺失了右上第三颗和左下第四颗牙齿。
这两处空缺在还原的齿模上显得格外刺眼。
然而,除此之外,即便是叶默这双能够洞察秋毫的眼睛,在尸体本身之上,也暂时没有发现其他更具指向性的、能够直接锁定凶手身份的独特痕迹或标记。凶手在隐藏自己方面,做得相当彻底。
这时候,叶默将目光转向一旁神色疲惫但眼神专注的杨教授,开口问道:“杨教授,根据您的专业经验和尸检所见,凶手那一刀毙命的手法,您判断是经过专业训练的结果,还是一种危险的巧合?”
闻言,杨教授走到解剖台旁,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拨开王芳颈部创口周围的皮肤组织,指着那被精准切断的颈动脉位置,语气肯定地回答道:“叶队长,我个人认为,这绝非巧合!凶手的手法极其专业,甚至可以说是‘精湛’!”
他详细解释道:“首先,凶手使用的凶器,根据创口形态判断,应该是一种刀身细长、极其锋利的匕首或特种刀具。这种刀具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创口过浅无法致命,或者切割位置偏差。但凶手这一刀,深度、角度、位置都拿捏得恰到好处,瞬间切断了主要的颈动脉和部分神经,导致被害人几乎是在瞬间丧失意识和行动能力,连一声像样的呼救都没能发出。”
杨教授抬起头,看着叶默,眼神凝重:“您想,如果这一刀稍有偏差,哪怕只是偏一点点,王芳在临死前极有可能发出惨叫或者剧烈的挣扎,这必然会引起周边尚未完全沉睡的居民的注意。但凶手完美地规避了这种风险。他冷静、果断、精准,整个过程如同外科手术般利落。这给我的感觉很不好的感觉是,他仿佛并非第一次做这种事情,他给人一种杀过很多人,或者至少是经过相关训练的熟练感。”
听到杨教授这句沉重的判断,叶默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心也随之下沉。
这意味着,他们此刻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心理变态的疯子,更极有可能是一个兼具残忍、冷静、专业技能的职业杀手或者有类似背景的极度危险分子!
案件的难度和危险性,瞬间又提升了一个等级。
时间在紧张忙碌中飞逝,转眼到了下午三点十五分。
刘队长手里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