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叶默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之前被忽略的细节。
他立刻转向叶远强,提出了一个关于口音的问题:
“对了,叶远强,我问你个问题。你和雷山一中的校长都是贵州人,为什么我听你们说话的口音有明显区别?”
闻言,叶远强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雷山本地土生土长的,那个校长是贵阳那边调过来的,口音当然不一样。我们贵州各地口音差别不小。”
听到叶远强关于口音差异的解释,叶默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
这个看似普通的发现,实际上可能成为案件突破的关键。
他回想起与假王芳接触时的细节,那些独特的尾音和语调特点此刻在脑海中变得格外清晰。
“这么说,雷山口音在贵州方言中很有特色?”叶默进一步确认道。
“是的,叶队长。”叶远强肯定地点头,“我们雷山话的尾音确实很特别,特别是句末那个微微上扬的调子。外地人可能听不出来,但我们本地人一耳就能辨认。”
这个确认让叶默更加确信之前的判断。
假王芳说话时那种独特的尾音,与叶远强的口音如出一辙。
这意味着,假王芳极有可能就是雷山本地人,或者至少在雷山生活过相当长的时间。
叶默立即在脑海中重新梳理案情:如果假王芳是雷山人,那么她的社会关系网很可能就扎根于此。
警方手中有她的照片,有她的口音特征,还有现在这个关键的地域线索。
通过这些信息在本地进行排查,找到她的真实身份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虽然破案时限紧迫,通过媒体发布寻人启事也需要时间,但这比起在全国范围内大海捞针要高效得多。
叶默当机立断,对小李下达指令:“立即联系李队长,请他协调本地电视台和其他媒体,发布假王芳的寻人通告。重点安排在晚高峰时段的新闻节目中插播,确保覆盖最广的受众。”
“明白!”小李迅速记下要求,快步离开问话室。
叶默深知,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双管齐下。
一方面寻找刘波的下落,另一方面确认假王芳的真实身份。
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性,不可能完全没有社会关系。无论她的社交圈多么狭窄,只要她在雷山生活过,就一定会有人认识她。
就在叶默深入思考下一步行动计划时,负责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