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河听到他的话,叹了口气,随后开口说道:“我只是听说过有这样的情况,拿走了通知书有的人就不能上学了。”
“到时候做个记录按时还就行!”
而且这年头很多学生其实手里很窘迫,像张文翔那种有家室养着两个孩子的,李长河估计他经常会缺钱。
李长河其实没想过这么快就能改编,因为他的咋说呢,其实不太适合这个年代。
中间还夹杂了如今的高考热度,没想到被这位导演看上了。
毕竟他去年有些作品可是为了刷稿费当的喷子。
没法比!
李长河出了办公室,想了想则是直接回了宿舍。
“你等会,这事我去把刘伟喊来,咱们商量下。”
老陶现在是团支书,刘伟是班长。
李长河再次签完按了手印,双方的合作就算达成了。
“是个好事,但是得有制度。”
“北影厂来找我,说是买一篇的电影改编,然后就给了我450块钱的改编费。”
而且现在电影稿酬这块是个坑,因为现在很多文艺工作刚恢复,制定的标准是按照之前的标准来的。
但是跟稿酬不同的是,之前电影行业的剧本稿酬定的价格很高。
陶海肃从床上跳下来,面色凝重的冲着李长河问道。
再后面用信来展示他的生活状态,比如说跟白月光的情感升温,然后中间白月光被举荐上学,后面白月光留城结婚,他疯狂的给很多人写信。
“好的,那这个协议你签一下字。”
虽然他写的是这个年代,但是有些作品其实写的过于辛辣,这种文字读着还好,如果搬上大荧幕就会显得刻意,尺度过大。
像他这种改编的,原作者也就拿百分之二三十左右,其他的都给人家改编者。
很快,刘伟跟老陶来到了李长河他们的宿舍,包括海文他们也都跟着过来了。
而北影厂一般来说,要么是京味生活,要么就是正直属性浓郁的导向片。
李长河没有直接写顶替,因为在这个年代,大学顶替其实难度还挺大的。
大概就是以信为媒介,讲述了一个知青从下乡写信鼓励他的白月光,写信联系他的好友。
李长河摇摇头。
反正都是北大的学生,宿舍里也断不了人。
董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