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到,就算私人办杂志挂靠,那也得等改革改到杂志社身上,让杂志社自负盈亏的时候,才有机会这么干。
现在79年,杂志社全归国家,根本不考虑盈利,统筹统销,你想挂靠也没戏。
除非偷着自己弄,比如说那天陈建功去参加的今天杂志的聚会。
这个杂志就是北岛芒克他们几个私人搞的,没刊发资质,自己印出来偷着卖。
李长河为什么知道,因为这帮人在很多学校找了代理人,然后帮他们卖。
北大的也就算了,京城电影学院也有。
那代理人李长河还挺熟,就是陈楷歌那货,他帮这帮地下杂志在京城电影学院售卖,还时不时的参加今天组织的聚会,是个忠实的文艺分子。
只可惜,这帮人认知太单一了,一味地追求什么自由民主人权,李长河跟他们凑不到一块。
“出书好啊,出书直接一本书出完,方便。”
“不过这样的话,那是不是得很久,咱们还没写完呢。”
王建一听出书,立刻意动,不过又问出了关键的问题。
“这事麻烦着呢,老陶,你去找一下各个小组的组长,把成员都喊上,咱们得一起开个会”
“出书这个事,首先咱们内部想法得统一,比如说作者名如何挂。”
“出版书得到的稿费,大家如何安排,怎么分配。”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这书能不能发还另说呢。”
“现在是咱们系自己内部搞的杂志,说白了就是内部刊物,私下卖点无所谓。”
“但是你出书,就得让编辑部审核,这书能不能出还真不一定。”
“我得去出版社问一下!”
李长河现在熟悉的就两家出版社,一个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个京城出版社。
京城出版社是因为过完春节,他的第二本小说集李长河小说选集也出版了。
据说卖的还不错,全国也很火,毕竟大部分读者也都知道凌绝就是李长河了。
李长河没太关注,毕竟卖的火不火跟他关系不大,他收了稿费就行了。
大国崛起这个现在应该算是社科书籍,不是纯正的经济科普,也不是文学类别的小说。
李长河觉得人民文学出版社印刷他的可能性不大,倒是京城出版社,或许有些可能。
毕竟京城出版社是个综合性的出版社,各种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