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在外面当顽主,天天打架斗殴,后面下乡参加劳动的普通社会青年,几乎没怎么上过学的一个人,摇身一变成为高考状元,并紧接着变成全球最顶级的投资者,掌控数十亿美元的资产,并屡屡判断准确国际大事件。
这样的反差,可能吗?有几个人会信?
还是说另一个版本,一个富豪家族从小精心培养的下一代,后面假借身份在京城读书,然后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借助家族势力成为一名超级富豪。
两个版本,哪个更有逻辑性?
毫无疑问,肯定是后者。
因为知识不是凭空得来的,就以李长河跟洛克菲勒他们的对话来说,没有对世界大局深刻的认知,是不可能做出那么详细的判断的。
而以“李长河”的身份,一个在国内十几年压根没怎么受过教育,甚至没有认真读过书的普通社会青年,怎么拿出全球化的视野?
全靠想象吗?
这个身份思路,也是廖老最后跟李长河定下的隐藏思路,他利用李长河过往经历上的反差,制造了这么一个很明显的漏洞,从而误导到时候的追查者。
这个思路就是让追查者以为,不是李长河假冒了包泽阳,而是包泽阳在1977年假冒了李长河,是包氏最早派来跟大陆接触的家族成员。
毕竟就算是廖老他们,如果不是一步一步的看着李长河这么走来,而且周围的人甚至他下乡的人都信誓旦旦的确认李长河没有过改变的话,他们也很难相信李长河这种堪称极致的变化。
太神奇,也过于不可思议了。
所以廖老他们就是在1977年这个关键节点,给李长河做了个身份上的切割,让包泽阳插入了进来,制造出了一点偷梁换柱的小尾巴。
而这个所谓的尾巴,廖老已经说了,上面早已经给李长河补齐。
只不过,鉴于李长河出色的表现,上面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让李长河回国内稳步发展,所以一直等着李长河回来表态。
而如今,李长河做出了最终的选择,那上面自然也就“补齐”了证据,顺便也由此引申出另一个结论,那就是李长河毕业之后不受重用!
因为“李长河”的身份是港岛包泽阳冒用的,所以哪怕他在北大表现的再好,也不会得到重用!
李长河把这里面的逻辑给龚雪讲述了一遍,而龚雪听完已经呆住了。
这关系真的好绕啊,但是听起来,好像真的特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