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三大战役(2)

,苏联,英国以外,包括瑞典,法国等等诸多国家,意大利都有进口。

同时,因为铁矿的匮乏,意大利的废钢铁回收行业也比较繁荣。

而缺乏能源和铁矿的意大利,想要发展工业自然是千难万难,但1933年,意大利的钢铁产量还是增加到两百万吨出头。

这对意大利而言,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在世界列强中,西班牙的钢铁产量还不到一百万吨,意大利比西班牙的两倍还多。

所以,意大利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列强的实力,就钢铁产业而言,比意大利高的国家,也就只有九个。

而全世界钢铁产量超过一百万吨的国家,总计也才十二个。

这十二个国家分别是:东非、美国、德国、苏联、英国、法国、奥匈帝国、日本、比利时、意大利、加拿大、卢森堡。

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国土面积太小,而加拿大更侧重于殖民地属性,因此,当不得列强地位。

所以,现在意大利竞争世界十大强国的位置,是完全具备可行性的。

而就是这个世界十大强国之一的意大利,现在连军工业产能上完全自给自足都做不到。

意大利的军事工业只能支撑其打小规模的战争,遇到大规模战争时,就必然会出现供应短缺。

而即便是奥匈帝国西南战区的一部分力量,对意大利而言,也是很难对付的,这可以看做列强国家间实力的参差。

所以,贝尼托也不得不拉下脸,从国外进口武器和弹药,来满足现在意大利军队的需求。

贝尼托说道:“我会下令,将全国的重武器向前线聚拢,来解决我军在火力上的困境,你们要是再打不好,就等着上军事法庭吧!”

首相都这么说了,前线的意大利指挥官们自然也找不到推诿的借口,纷纷向贝尼托保证,会在一个月内把军队推进到威尼斯城。

一时间,意大利方面加快了对布伦塔河防线的攻势,贝尼托亲自督战,并且集中全国资源支援前线,布伦塔河防线终于出现了动摇,这迅速引起了德国的注意。

在柏林,阿道夫决定进一步增兵奥匈帝国战场。

“现在,我们在奥匈帝国的军队已经超过二十万,还有十五万的奥匈帝国仆从军,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借鉴于西南方向,意大利加快对威尼斯地区的攻势,我们必须尽快摆平奥匈帝国的叛乱问题,在年底以前,彻底拿下奥匈帝国。”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