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三章 常规操作(3)

直觉得国内现在网络很发达,但是中短篇却没有广阔的土壤,这其实很可惜。

尤其是电影,大部分时候长篇都不适合改编为电影,反而是短小精悍的短篇更适合一点。

一些不太符合跳起来调性的,可以通过增刊刊登。

跟跳起来合作的那个版权机构就一直在推一些短篇的改编。

因为陆严河的关系,跳起来这本杂志也很受影视圈的关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只不过,因为陆严河跟陈思琦都不愿意贱卖,到目前为止,只谈成了李治百那个短篇的改编。

陈思琦又问:“苗月暮春再版的事情,怎么样了?”

许小茵点头,说:“已经顺利通过选题会了,正在找设计师设计新的封面。”

“那就好。”陈思琦笑了笑,“以后我们策划的单行本会越来越多。”

许小茵说:“现在书市不景气,但如果你们跳起来系列推出来的作家的书能卖得好,肯定本本开绿灯。”

“有跳起来做推广,怎么也不至于滞销吧。”陈思琦说,“而且,你们也是很专业的编辑,我们去做前端,你们搞定后端,小茵姐,我们一定可以推出一批新作家出来的。”

陈思琦和陆严河成立了跳起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慢慢地签了一批经常为跳起来供稿的作家,基本上都是新人作家,像刘家镇、明音他们这种已经跟江印出版社签约的知名作家,陈思琦就没有打他们的主意,只是单独签了长期供稿协议,为他们预支稿费。

苗月是因为特殊情况才签到了他们这里,也是他们这里唯一一个出版了两本书的、不再是新人的作家。

许小茵一直很满意陆严河和陈思琦在这方面的做法。他们很明确自己的重心是做杂志,而不是做出版经纪,成立公司,签新人作者,也是为了更好地扶持一批新人,帮大家运营和孵化版权。

像刘家镇这种版权什么都不可能交给跳起来的作者,陈思琦也没有因此而降低他的待遇,各方面的排面都给足。

而像陈思琦他们签下的新人作者,要推单行本的时候,他们也会优先跟江印合作。

比如苗月的暮春再版。

因为有陆严河的主演,暮春再版肯定有很多出版社愿意做。

陈思琦直接找到了许小茵。

-

中午,陆严河双眼惺忪地赶到饭店,跟许小茵说:“小茵姐,抱歉,我状态有点糟糕。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