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五百六十二章 我是对的(4)

成一张图,被很多作家的读者在评论区催更、催书。

刘家镇发了一个很无奈的表情,说:幸好陆严河是个演员,其次才是个编剧,尤其没有当作家,不然要被他卷死。

明音转发了刘家镇的这条微博,说:再也不敢说我自己勤奋了。

但其实明音属于非常勤奋的作家了。

她基本上每年都能写一到两本书,多的时候,甚至能出三本。

剧本写多了以后,陆严河确实也感受到,为什么很多人都说,写剧本其实是行活。

它不太需要那么多文学性的东西。

它是靠白描来传达感受的一种形式。

一旦整个故事想清楚是什么样的话,对编剧来说,就只需要认真地、按部就班地把故事和对白写出来就好了。

写得越多,越得心应手。

至于对白的文或白,风格,节奏,那都是靠功底而非靠勤奋的事。

陆严河这些年一直保持着大量的阅读。一开始的目的,是因为喜欢,也是因为不想让自己肚子里没货,在演戏的时候,无法精准地传达出一些微妙的情绪——在他人生阅历不够丰富的时候,只能靠阅读来增加自己的情感体验,哪怕那只是虚构出来的情感体验。

但是,慢慢的,陆严河也意识到,大量的阅读对他写剧本的语言节奏有着极为明显的帮助。

从最开始写一个剧本,每一句话都需要思考之后才能在键盘上敲出来,到现在,几乎都不用思考,想清楚了每个人物的主要性格和故事发展之后,他感觉自己好像就成了一个载体,一个“无情的码字机器”,当下一个字敲出来之前,他都不知道自己会敲出来什么字。

写作成为了一种直觉的惯性。

所以,他写得越来越快,也越来越稳。

这两个星期的集中创作,让他把沉默的河从头到尾重写了两遍。

一共将近三十万字的剧本,拍摄成剧集,也就十五集。

等剪辑过后,可能更少。

他把剧本发给了陈玲玲。

发送之后,他感觉自己被抽走了半条命一样,突然就颓了,精神怏怏。

偏偏李治百和颜良都进组了,没法儿陪他。

陆严河找了一圈,最后找到了彭之行出来吃饭喝酒。

-

二月的玉明,仍然大雪封城。

鹅毛大雪簌簌下个没完。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