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一章 精神(3)

袁海一开口,突然就让陈思琦反应过来,不是所有国外的导演都贵。

中国的影视剧市场,本来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这也让影视剧的制作人员片酬水涨船高。可是,像马来西亚、泰国这些地方,他们自己的市场没有那么大,连带着他们的影视剧制作人才其实也没有那么高。

两三百万人民币拍一部两到三集的剧集,这对中国的市场来说,也许是一个非常低的成本,可对马来西亚这边来说,未必是一个低廉的预算。

问题就在于,马来西亚这边的人到底能不能拍出来?拍得好?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是别人主动请缨,陈思琦可能还要多调查,多摸清楚对方来路。可这个人是袁海,人家有正儿八经的制作公司,也做过很多影视项目,而且,最关键的是,他本人还是一个华人,中文也说得贼溜儿,本身的文化背景是相通。

跳起来剧场拍的又不是什么历史、严肃正剧。

陈思琦说:“袁总,我对这个提议很感兴趣,我想要深入了解一下你的制作公司,对了,你应该知道,我们跳起来剧场,每一部戏的制作经费,基本上只有六十万美元左右吧?”

袁海点头:“听说了。”

“那就好,我说实话,虽然后面跳起来剧场的制作经费会涨一点,不过,肯定也不会大涨了,不可能像那些我们知道的美剧、英剧甚至是韩剧一样,一部剧上千万美元的制作经费。”陈思琦说,“如果说,你的制作公司真的对跳起来剧场感兴趣,那我们可以先拿一两个项目试一试。”

袁海点头。

-

陆严河得知了袁海找陈思琦的想法以后,也颇为惊讶,没有想到。

但是,再认真一想,其实也不难理解。

陆严河自己开了一家影视剧制作公司就知道,养一家公司的压力有多大。

一家公司,什么都不干,人力成本加公司租金等一些固定开支就是八位数。

袁海做的电影制作公司,本身电影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更不用说,马来西亚这个地方,本土市场太小,亚洲市场的竞争也太激烈,更不用说欧美那边的市场了。

他们几乎就只能在一个小池子里,夹缝生存。

投资难找,影视剧的影响力也不够。没有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创作者,黄天霖就已经是马来西亚电影这几年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了——而他还仅仅只拍过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在多伦多电影节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