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严河在每一部电影上映的时候,都会被人拿着一些数据说“大扑特扑”。
实际上,所有抛开影片类型、上映档期和竞争对手、空谈票房高低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热带雨季的制作成本不超过两百万人民币,早他妈赚回本了。
灵河取得中国发行权的采购价是100万美元。
可以说,就这个首日票房,加上之前电影的票房,直接就回了本,开始盈利。
陈梓妍安排了好几个营销号去做“内幕分析”“成本分析”等等,引起大家对热带雨季制作成本的注意,随后去重点强调,这部电影的回报率。
要知道,热带雨季在北美五馆上映,首日单馆直接破万,成绩一样喜人。
最关键的是,次日,龙的传人和补神行动两部电影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票房下滑,井中电更是因为口碑一般,票房迎来腰斩,而热带雨季却逆跌了,十月二日的票房拿了2500万,上映两天,票房突破了5000万。
从走势来看,热带雨季也许有可能在国庆档拿下票房第三的位置。
井中电的口碑崩得有点厉害,如果第三天的票房继续崩的话,那就真有可能最后这部电影只能拿到2亿出头的票房了。
热带雨季却是在国庆之后,有一个非常长的窗口期。
再无大档期了——
意味着,没有大片再来蚕食排片空间,热带雨季可以保持着一定的排片,慢慢收割票房。
而国庆期间,除了央台的访谈节目,正在热播的年轻的日子在两期节目的中间,都播放了热带雨季的预告片。
不仅如此,跳起来全渠道推软文来宣传不说,辛子杏执掌的叶脉网,也做了热带雨季专题策划,邀请海外华人在叶脉网讲述自己的家族故事。
白雨也邀请热带雨季剧组,参加了她即将推出的文学杂志编辑部举办的“马来西亚的文学与影视艺术”研讨,包括石夏老师在内的多位当代文坛巨擘,都出席,并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在研讨会上讨论。
多方联动,这样的宣传资源,对于其他电影来说,想要砸下来,没有个数千万肯定是砸不下来的。
甚至还不是钱的问题,像白雨做的那个研讨会,那帮作家,一般人都请不来,人家也不缺钱。
关键还是他们这一帮人能够带动的读者,以及这个群体基本都擅长于“叭叭”的特点,在接下来的互联网生态中,对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