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些流量明星的粉丝一样,会在第一天、第二天就去冲票房、保排片,但是,他们的粉丝是走细水长流的路线。
后劲很强。
因为首周末三天票房就破了7000万,所以,票房预测机构也把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预测数字上调到了2亿以上。
陆严河也不知道大红灯笼高高挂最后能够拿多少票房,但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就已经让他长松了一口气。
这个时候,又有人发了一篇文章,传播率还挺高,文章的题目叫做在中国,也就只有他们能够把一部这样的电影卖出这么高的票房来了。
这篇文章是在说,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虽然票房成绩还不错,但这不意味着文艺片真的就在中国有电影市场了,是因为这部电影的主创阵容很强,才能够吸引到这么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看这部电影。
同时,这个人又说,这部电影其实早就不应该出现在中国电影市场里了。
整部电影都充满了一股老气。
确确实实,很多人一个统一的反应就是这部电影的题材——太少见了。现在的电影市场,哪里还有这样一个正儿八经讲一个批判封建为主题的电影?
与当下的生活实在离得太远,甚至是脱节了。
对此,陆严河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因为这部电影确确实实就是这么一个主题。
但这部电影除了这个主题,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很尖锐的故事。一个有理想信念的大学生,最后被一个腐朽的庞然巨物吞噬的故事。你当然可以说这是一个批判封建的故事,但这又何尝不是一个人一步步被欲望侵蚀、自以为掌握了权力但最后却沦为权力的牺牲品的故事?
陆严河发了一条微博,说:有人说,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不是题材过时了,我想,人在坚守理想中的自己与向欲望投降的自己之间的摇摆困境,永远没有过时一说,只是,我们已经习惯性地要从影视剧里去获得真、善、美,就像在刷短视频和新闻的时候,不小心刷到一些负面内容的时候,下意识地就想快点划走,但是,它即使被划走了,也仍然存在着。
之所以在电影上映期间发这样一条微博,是为了不让这部电影的“批判性”进一步发酵。
关于这一点的讨论,越甚嚣尘上,越容易被模糊重点。
如果大红灯笼高高挂不打算冲奖的话,也就算了,但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接下来不仅要在国内冲奖,也要在海外冲击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