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八百五十八章 时而(2)

人物,基本上都已经是融入自己骨子中的熟悉。

甚至,陆严河一走进片场,都习惯性地戴上了他这个角色原型为乔伊的面具。

说话也好,动作也好,都是乔伊。

颜良说:“一个角色,演了快十年了,我感觉这个角色都要长在我身上了。”

陆严河问:“会腻吗?”

颜良摇头。

“完全没有腻的感觉,表演就跟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几乎都不用去调动什么情绪。”他说,“现在演老友记的感觉跟演其他的戏是不一样的。”

陆严河懂颜良这种感受。

“没有腻就好,其实拍到这个时候,我也有些担心,大家会因为每年都在饰演这个角色,有些腻了。演员一旦自己没有了创作和表演的感觉,演成了行活儿的话,角色就无聊了。”

他对老友记是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规划的,他也很清楚地知道,老友记这个故事的全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因为站在上帝视角,不会遇到演腻了的感觉,因为他知道这个故事的最终走向落在哪里。

然而,对其他人而言却不一样。

情景喜剧对演员来说,会有一个很糟糕的负面影响——人物的弧度跟其他题材相比,要少很多,成长性和变化性要少很多。从“剧情狗血”也不影响剧作质量这一点其实就可以看出来,情景喜剧的核心,其实是人物人设的标签化迭加不同元制造出来的笑料。

演员演多了,会“失敏”。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喜剧演员,尤其是小品演员,比其他演员更容易陷入创作枯竭、后继乏力的境地。总在一个圈子里面打转,比起很容易丧失激情这个问题,更可怕的是失去对节奏感的敏感。

也许客观层面上,别人看你还是演得很好,一开口就是那个味道。但作为演员自己,却找不到一开始那种表演的激情或者创作的笃定,仿佛踩在棉花上,落不了实地,软绵绵的。

陆严河对颜良说:“他们肯定是不会跟我说的,但如果大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平时跟你提了,你一定要告诉我,我不希望大家勉强。”

“严河,那你对老友记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吗?这部剧会结束在什么地方,还是说,会一季一季地拍下去?”

“在我的规划中,这部剧还有差不多五季到六季的体量。”陆严河说,“差不多就演到我们三十岁出头,跟剧中的人物一样,结束在从年轻步入中年的这个阶段。”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