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51章 新专辑(3)

4-05年的电脑,普通一点的都得2-3千。

贵的四五千,七八千。

买完还得装宽带,一条1m的宽带,一年得一两千,还有什么装机费,贵的要死。

为了买mp3配一台电脑,那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与mp3市场类似的还有手机市场,时间跨入千禧年,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价格也越来越便宜。

眼下一台手机已经不要一万多,也不要七八千,四五千,两三千就能买一台还不错的手机。

再便宜一点,一千多的也有。

1-2千的手机也是市场上最主力,最畅销的机型,手机的大规模普及,进一步推动了彩铃业务的发展。

2005年1月13号。

又一家主营业务是彩铃的公司华友世纪成功赴美上市,由此可见,资本市场有多看好彩铃业务。

这踏马就是唱片行业的救命稻草啊!

冲!

给我冲!

不过。

也有一部分唱片行业内部的人对彩铃不太感冒,有些歌手甚至拒绝把自己的歌传到彩铃平台。

太毁歌了!

彩铃歌曲的逻辑和唱片时代的歌曲完全不一样。

它要的是抓耳!

它要的是一段旋律,一个片段,创作彩铃神曲的套路跟日后的短视频有点相似。

或者说,后者是前者的plus版本。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只要高潮部分够抓耳,够洗脑,单曲本身就能火。

人都有惰性。

既然只要做十几秒的高潮,为什么不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精华片段,歌曲的其他部分只要重复再重复。

变个调,或者套个万能和弦,多省功夫?

后世的短视频时代,标准更加的极端。

十五秒?

十秒?

五秒?

不!

只有三秒,乃至一秒。

不够抓人?

直接划过,换一批!

而专辑、歌曲的逻辑和彩铃、短视频截然不同,即便是概念专辑稀少的当下,各种编曲、编配、混音等等技巧,都要花费大量的心思。

大量的巧思。

慢工出细活。

如果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