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04章 申报数学院士增选(5)

,就是叶非前段时间获得的奖。

卫献喃喃自语道:“这要是增选上,就是夏国最年轻的院士了。”

“比卢珂当年还要年轻11岁。”

“即使纵观历史,放在全世界,也都是最年轻的院士。”

“牛顿是29岁成为院士,爱因斯坦是34岁成为院士,菲尔兹奖得主唐纳森是29岁成为院士,保罗.狄拉克是28岁成为院士,彼得.舒尔茨是29岁成为院士,海森堡是32岁成为院士,霍金是32岁成为院士,陶哲轩是33岁成为院士。”

这几人全部是历史上和现代全球活着的最年轻院士。

保罗.狄拉克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主要奠基人之一。

彼得.舒尔茨是德意志天才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界的莫扎特。

海森堡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

至于牛顿和爱因斯坦,就没必要介绍了,地球人都知道他们。

卫献摇头轻笑道:“这要是让他当选上,会震惊全球的。”

“更何况,叶非当选的还是夏国的院士。”

“全球人都知道,夏国院士的含金量最高,难度最高。”

接着,卫献想到叶非的成绩,皱眉道:“以叶非的成绩,是可以进行增选院士的,也符合所有要求。”

“只是他增选的是数学院士,以他当前成绩增选不上啊!”

“除非在今年十月份前,在数学领域做出耀眼的成绩。”

“可是,数学太难了,要在短时间做出耀眼成绩,这怎么可能啊!”

卫献不了解叶非,也没见过叶非,才说出这样一番话。

要是他了解叶非,就不会说出这番话了。

叶非的研究速度是可以用世俗标准能衡量的吗?

卫献让叶非通过审核。

毕竟,叶非是符合院士增选标准的。

不管是年龄、学历、背景,还是工作年限,都是符合的。

之后,卫献打电话给审核司司长。

“司长!“卫献笑道:“刚刚我这里接到一份院士审核申请的资料,是中湖大学叶非的。”

“就是那位研发出非对称加密、发现c72富勒烯的叶非?”司长问道。

“是的。”

司长诧异的道:“叶非今年不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