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82章 湾湾之行与投资成功(3)

那些需要过海的普通人,才是真的热死了。”

“希望吧。”杨文东跟着说道。

他自然知道,这件事会拖拉十年时间,或许,他可以在未来干预进去,让红磡隧道能够早点建成。

这个隧道本身也是利润非常丰厚的投资,且如果提前在隧道两边囤积地皮,那更是血赚,比起基建造成的地价涨幅收入,其本身的收益反而算不了什么。

这也是前世很多大城市建地铁的主要收益之一,地铁本身是亏的,但地铁站附近的地价保证,政府卖几块地就能收回成本了。

不过,这两年不太可能,目前的时机还不对,港府那边就建桥还是挖隧道都得争几年,在地产效益好的时候,这种明眼人都能看出的高收益项目,也轮不到外人。

且这样的投资也是巨大的,原先历史上这个隧道花了3.2亿港元,即使考虑到通货膨胀,这么大的资金量,也不是现在的杨文东能够承担的起的。

魏泽涛喝了两口可乐后,说道:“杨生,福懋那边有进展了,王永庆表示可以接受投资,但希望杨生你能够去一趟湾湾。”

“我去湾湾?”杨文东想了想,同意说道:“行,我也该了解一下福懋的具体情况。”

魏泽涛又说道:“福懋工厂也准备在入股成功后,在现有工厂附近买下一块地皮来建新工厂;

这家工厂的塑料产能最终目标是月产2000吨,初期是为我们供应,然后还会想办法供应香港其他塑料产业,甚至王生还准备反向出口日本。”

“哈哈,野心倒不小。”杨文东点点头说道:“那我们就去一趟湾湾,正好我还没去过着。”

虽然对王永庆的发展历史不清楚,但他也记得到了70年代末,其就成为了湾湾最顶级的商人,台塑也成为了亚洲最大的塑料生产商之一。

这种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不可能比的过互联网、金融等公司,那也就是说,这20年时间,他的发展速度是极快的。

如果这样的话,那现在入股,可能就是人家起飞之前的最后一次机会了,不然等人家产品真的畅销海外,那想入股,难度就会百倍增加了,甚至可能还没机会了,顶多等到人家上市了,才能做个大点的散户股东。

第三天,杨文东带着苏依依、郭婶、赵立明一家及林浩宇一家,一起前往湾湾,他们都是去玩的。

魏泽涛、洪学飞自然也跟着一起去了,他们是去工作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