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841章 内地大学投资计划(3)

算机做不好,跟人才不足也有很大的关系;

毕竟竞争对手都是硅谷的顶级公司,那边的人才太多了,完全是成百上千倍的差距;而日本那边,即使比不过硅谷,也比香港强多了。

何国元道:“内地那么多的人口基数,肯定有人才,只是他们封闭了那么久,即使是聪明人,恐怕也不清楚现代的技术啊。”

“这是个问题,他们跟不上时代。”杨文东眉头微皱;

其实现代人并不比古代人聪明,甚至不比原始人聪明,只不过从小就接触了系统化的教学,知道的东西比较多罢了。

内地那边的人再聪明,可没接触过现代电子技术,那也是白搭。

何国元道:“要不,我就先找一些聪明的学生,然后送到香港来上大学,等毕业后再进入我们公司,只是这样做的话,时间成本太高了。”

“这其实也是个方法,虽然解决不了眼前问题,但对未来有益,只是先不说成本不低,就香港的大学,也没几个学电子的位置,香港大学又不缺人。”杨文东摇摇头道。

其实早年他也说服过港督增加电子产业的大学学科人数,只是毕竟香港只有两所大学,又能有多少人?

还有一点,也是面临跟未来美国一样的问题,好的理科天才,被银行与金融机构挖走了,他们一样需要这种人,长兴集团虽然家大业大,但也比不过全港的那么多地产公司与金融公司加起来。

何国元道:“那就是无解了。”

“也不是。”杨文东想了想,道:“其实还有一个方法,在国内建一所专门性的针对西方电子科技学习的大学。”

“杨生,您是准备在内地建一所大学?”何国元先是一阵惊讶,但后来想想也正常;

欧美的超级富豪,也经常性的捐赠巨款给学校,少数还自己投资建学校;

以杨文东今时今日的财力,建一所大学,也没什么,在内地,人工成本够低,那费用会比欧美小很多很多。

“有这个想法,这件事越早越好。”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大学城的建造也是需要以年为单位的,然后第一批人的培养也需要几年,所以越早越好,快的话,说不定85年左右就能够出现第一批人才了;要是再晚几年,那真的要等到90年代了,对于时间宝贵的电子行业来说,也是一种巨大损失。

反正投资学校,虽然是捐赠,但收益绝对可观。

一方面,自己捐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