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43章,大上海,遇故人(求订阅!)(3)

另一种说辞,中心城区有7个。包括hp区、ja区、xh区、cn区、yp区、hk区和pt区。

至于后世无比耀眼的浦东新区,如今还是一片农田呢。

就连复旦大学隔壁的五角广场,现在也只是一个初具规模的繁华之地而已。

刚到出站口附近,李恒一眼就瞧见了人群中的编辑邹平,后者举一块纸板牌子,上面写着“李恒!李恒!”四个大字。

稍后张志勇也看到了,兴奋叫道:“老恒,有人来接你了。”

这一声叫,同行的众人齐齐望过去。

邹平个不高,撑死了也就172,李恒觉得对方真实身高更靠近170,不过人很好,见到他就大声挥手:

“李老、李恒,李恒,这边,这边。”

邹平本想习惯性称呼李老师的,但又怕泄露信息,于是艰难地直呼名字。

李恒走过去,好奇问:“邹编辑,你怎么知道我坐的这趟火车?”

邹平帮他分担一个包,解释道:“我昨天给王老师打了电话,她告诉我的。”

李恒偏头问孙曼宁,“英语老师知道车票?”

“知道呀,前天中午她在我们家吃饭时,还特意问过这事呢。”孙曼宁如是说。

原来如此,就说嘛,出发前压根就没通知对方,没想到邹平太过热情,竟然自告奋勇来了。

见面寒暄几句过后,邹平招呼:“我开车来的,大家跟我来。”

李恒关心问:“我们有7个人,坐得下么?”

邹平毫无压力地表示:“我把杂志社最大的面包车开来了,可以坐9人。”

穿过车站广场时,李恒看到进站口排了三支长长的队伍,有戴红臂章的老头在维护秩序,满口上海话,声音粗糙,特别嚣张。

但话说回来,80年代尽管沪市人很嚣张,但他们的居住环境是被全国人民嘲笑的,房间面积小不说,光线也不行,很多屋子跟鸽棚差不多。

后来就不对了,房产私有化,接着就是一路高歌猛涨价,全国人民扑向沪市,租着鸽棚还以为自己来到了天堂,同时又诅咒着这个天堂。

面包车虽说有9座,但还是被行李给挤满挤满,不过这并不影响众人对沪市的兴致。

当车子开动时,一行人有个算个,包括李恒在内,都把车窗玻璃摇下来,视线跟着车外的街景走马观花。

即使八月末的天气依旧干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