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39章,大事(求月票!)(1)

此番宋春明和刘玉离开京城,有三件事要做。

第一件事,向李恒本人确认故乡的原风景是不是原创?

虽然两人出发前已经做过很多调查,但还是得亲自向李恒面对面求证。这是一个必要流程。

第二件事,邀请李恒上春晚。

第三件事,则是做社会背景调查,在某种意义上也俗称政审。

是不是原创,那还用得着问吗?

得到李恒的肯定答覆后,宋春明比较满意,顺势正式发出上春晚的邀请。

李恒问:要彩排几次?

刘玉女士告诉道:前后总共5次,第一次彩排时间暂定为1月15日,后面持续一个月左右。

李恒问:录播?

刘玉回答:对,录播。

李恒心里有底,假装沉思一会,随即就同意了:

感谢国家和领导看重,我愿意为春晚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为春晚发光发热好!小小年纪就有这份觉悟,很是不错,宋春明十分满意。

前后交谈半小时,李恒离开了管院办公室。

等人一走,宋春明和刘玉立即着手开启了第三项,背调。

两人早已规划好了路线,先从大学开始调查,然后目光转向邵市。

在复旦大学有老校长罩着,管院书记也是知道李恒作家身份的人,自然都是往好里说啊,往大里夸啊。

一时间把李恒夸得天花乱坠,夸得天上少有,夸得地上无双,把宋春明和刘玉都听晕乎了。

尤其是在背调快要结束时,管院书记主动暴雷:李恒是作家十二月。

这麽年轻还是个作家?那确实不错。宋春明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随口夸上两句。

刘玉心思一动:哪个十二月?是收获杂志的那位麽?

听闻,宋春明侧头瞧了瞧同事,心道这问题太离谱,问得没水平,李恒下面的毛都还没长齐咧,怎麽敢往那位大作家身上靠的?

但毕竟是同事,他不能拆台,假装没听到这滑稽的话。

没想到管院书记却点了点头:是他。

宋春明和刘玉对视一眼,后者忍不住进一步追问:写出活着和文化苦旅的那位?

管院书记再次笑着点头。

宋春明已经顾不得被打脸了,听得懵逼:他这年纪—-?

管院书记暗暗得意地表示:我们复旦已经再三确认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