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59章、肉烂在锅里(3)

学生谨记师相教诲。”姚希孟的态度端正,让刘一燝找不到半点错处。

刘一燝拍了拍旁边一本折子,“交给你舅父,让他按上面调职,明天就要办妥。”

姚希孟双手接过,忍不住好奇翻开:

刘鸿训:瑞王府长史兼乾清宫侍中司给事中、首席机要秘书。

方逢年:慧王府长史兼乾清宫侍中司给事中、机要秘书。

姜日广:桂王府长史兼乾清宫侍中司给事中、机要秘书。

黄锦:信王府长史兼乾清宫侍中司给事中、机要秘书。

瑞王朱常浩:宗人府大宗正令兼乾清宫侍中司大纳言,开府仪同三司。

慧王朱常润:宗人府左宗正令兼乾清宫侍中司权大纳言,开府仪同三司。

桂王朱常灜:宗人府右宗正令兼乾清宫侍中司权大纳言,开府仪同三司。

信王朱由检:乾清宫侍中司领班大臣,掌印,参知政事,开府仪同三司。

姚希孟震惊得几乎把折子扔掉,张大嘴:“侍中司?”

刘一燝无力的闭上眼。是的,被朱元璋废掉的门下省复活了,虽然是四亲王兼领。而且四王也有制衡,信王领班掌印,但他受宗人府管辖。

姚希孟怔怔的看着刘一燝,这个东西已经完全超越了他的认知。

“此制似有汉风,但亲王执政,不合祖制啊。师相怎么想的?”

刘一燝心里没好气,老夫还能怎么想,照章执行罢了。他敲了敲案几,“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你不懂,就好好看着,别乱说乱动。”

此时,老仆进屋,在刘一燝耳边一阵低语。

刘一燝听完,拍案而起,“好一个肉烂在锅里!”

小皇帝的权力布局刘一燝已经全部洞悉。

通政司傅冠收奏折,复制,一交内阁,一交乾清宫侍中司。内阁的流程是,票拟,交司礼监,实际是慈宁宫。原本是慈宁宫旨意下到翰林制成圣旨,直接转六部。但小皇帝通过天工院中书架空翰林,制旨机构在中书,所以翰林也要转天工院。

侍中司实际上兼并了六科,他们的流程是,直接审核奏章,无误加印,交天工院对照,无印者封驳。侍中司比六科强大的地方在于,六科实际上受内阁管辖,而侍中司连太后都管不了,而且他们全程参与决策。

如此,坐镇天工院的刘一燝几乎成了帝国最后的决策者。

刘一燝缓步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