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有吸引力。
高守正一拍大腿。
“就这么定了!都听沈先生的!谁再有二话,就给我滚出这个院子,我高守正没他这个徒弟!”
老师傅发了话,众人再不敢多言。
一场浩大的工程,就在九龙山废弃陶瓷厂的原址上,拉开了序幕。
沈岩没有当甩手掌柜。
他几乎是二十四小时都泡在了工地上。
选址,勘探,打地基。
当众人还在为如何处理山体斜坡松软的土质而争论不休时,沈岩直接给出了一个混合了聚合物水泥和玄武岩纤维的加固配方。
施工队按照配方施工后,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超过了国家最高标准的三倍。
砌窑膛,垒窑壁。
赵衡他们这些大师,亲自上阵,用沈岩改良配方后烧出的“金刚砖”,一砖一瓦地构建着龙窑的主体。
他们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
按照沈岩图纸上的砌法,窑壁的内弧和外弧,形成了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双曲面结构。
一开始,他们以为是画错了。
可当他们用激光水平仪测量时,才惊骇地发现,这种结构,让整个窑身的应力分布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平衡。
这哪里是建窑?
这分明是在建造一座精密到微米级的艺术品!
半个月后,一条长达七十米的巨龙,盘踞在了九龙山的山坡上。
它通体由灰白色的金刚砖砌成,线条流畅而充满了力量感。
阳光下,整座龙窑仿佛在呼吸,散发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
所有参与建造的工匠和大师,看着眼前的杰作,都心潮澎湃。
他们知道,自己正在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
点火那天,c市的半个陶瓷圈子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