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连接臂的三维动态模型。
它像一个正在不断自我生长、自我组合的精密机械生命体。
“这是”
张建国瞳孔一缩,忍不住出声。
“全模块化预制结构?”
王建森推了推眼镜,代替沈岩回答。
“准确的说,是基于‘蜂巢’拓扑算法的动态预制结构。”
“所有承重和非承重单元,都在我们的智能工厂里完成了95%以上的预制工作。”
“包括管线,弱电,消防,通风系统,全部内嵌。”
“运到现场,你们要做的,不是‘盖楼’,而是‘拼装’。”
他话音刚落,整个天台,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工程师和设计师,都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死死盯着墙上的模型。
脑子里只剩下惊涛骇浪。
这已经不是超前了。
这是科幻!
这种技术,他们只在最顶尖的行业期刊上,看到过概念性的论文。
没想到,今天竟然看到了完整的工业化应用方案!
张建国嘴巴张了张,感觉自己三十年的从业经验,在这张图纸面前,脆弱得像一张纸。
“这这不可能!”
一个年轻的设计师失声喊道。
“如此庞大的预制件生产,需要调动多大的产能?运输和吊装的精度要求,根本不是现有设备能达到的!”
沈岩终于开口了。
他的声音很平静,却像一颗重磅炸弹,投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生产。”
“深岩集团旗下,有三家亚洲顶级的智能建筑构件工厂,已经为此停掉了其他所有生产线,24小时满负荷运转。”
“运输。”
“三百辆特种定制的重型载重卡车,已经从全国各地出发,三天后将陆续抵达齐市。”
“吊装。”
“全球最大的三台全地面起重机,我已经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租借过来,现在正在海运途中,半个月内到港。”
“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
“我要在一个月内,看到所有主体建筑,全部封顶。”
一个月!
张建国手里的保温杯,这次真的没拿稳,“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他看着沈岩,像在看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