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山明知道邓之望有问题,还让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很难说的清这里面有没有逼迫李学武的意思。
至少杨元松不敢确定,而谷维洁则是认为就是如此。
站在谠委的立场上,无论业务领导如何的竞争都跟他们没有直接关系。
但就像李学武所处的位置、所面临的情况那样,他们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只要在轧钢厂这块天地里面生存,必定要参与到其中,适应物竞天择的游戏规则。
谷维洁同杨元松沟通的重点也是如此,如果厂业务相关同志出现了重大问题,亦或者是无法继续履行职责和责任的时候,谠委这边应该如何应对。
杨元松并没有立即给出答案,因为他不敢轻易走出这一步。
组织管思想,管人事,管学习,就是不能管业务,这是上面定下来的。
也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或者是他这个位置的人有心争夺整个工厂的控制权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组织参与业务管理的情况。
而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前几年发生的那种事,警钟犹鸣,错误的状况历历在目,他不敢忘记。
谷维洁是高校出来的干部,在组织工作上相对于杨元松这样在工厂,在组织基层摔打磨练过的老组织来说,显得有些幼稚和不成熟。
但这也是相对来说的,毕竟谷维洁的理论功底相当的扎实,更有着多年的管理经验,同杨元松在工作的配合上也是相当的到位的。
杨元松同她谈话,是要给出一个明确的态度的,尊重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方便以后的工作开展。
一人智短,团结才能发展。
想要谠委不似业务那边出现状况,杨元松在组织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便要注意谷维洁和薛直夫两人的意见和建议。
现在薛直夫没来找他,便是对他有了意见。
杨元松也是无奈,但是发现了保卫处上报上来的关于邓之望的问题,谠委这边是研究过的。
杨元松,杨凤山,谷维洁,薛直夫,这四人一正三副,开了个书记办公会议。
当时谷维洁是明确反对压制问题的,因为这会给班子的威信造成影响,也对下面的同志汇报问题的积极性造成损失。
杨凤山同杨元松交换过意见,从维护轧钢厂班子稳定的大局出发,从顾忌班子主要成员以及在管业务和项目的影响出发,两人的意见是同邓之望谈。
薛直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