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一个能更好保护民众隐私的工具。”
行动纲领确定,整个龙胆科技东南亚团队如同精密的仪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龙胆草动用了家族多年经营的人脉网络,联系上了在美国享有盛名、且在东南亚多有业务的“怀特&李”律师事务所。该所的创始合伙人之一,李察怀特,亲自接下了这个案子。他很快派出了一个由熟悉当地电信法规和国际数据法专家组成的精干团队飞抵吉隆坡。
与此同时,曹辛夷的战场也悄然铺开。她没有选择与星洲科技正面进行媒体骂战,那只会落入对方的节奏。她首先拜访了马来西亚中小科技企业联盟的秘书长,一位对星洲科技长期垄断不满的中年人。
“秘书长先生,星洲科技今天可以用这个条款阻止我们,明天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阻止任何他们看不顺眼的创新企业。”曹辛夷将一份精心准备的报告放在对方面前,上面详细分析了该条款被滥用可能对本地科技创新环境造成的窒息性打击,“这不仅仅是龙胆科技的危机,更是所有渴望打破枷锁的本地科技公司的危机。”
秘书长翻阅着报告,面色凝重。他深知星洲科技的手段。
离开联盟办公室,曹辛夷又马不停蹄地约见了几位在本地社交媒体上颇有影响力的科技评论员和学者,向他们客观阐述了“五彩绫镜”的技术原理和隐私保护理念,以及当前面临的非商业竞争困境。
“技术本身是无罪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和监管。”一位学者在交流后表示,“滥用安全条款来扼杀竞争,确实值得警惕。”
阿兹兰那边也行动起来。他在自己的“婆罗洲生活网”社区和合作的街边小贩群里,发起了话题讨论:“你希望你的聊天记录、你的客户信息被大公司随便看吗?”“一个能帮你锁好数据‘抽屉’的工具,为什么有人不让它进来?”这些朴素直白的问题,在草根民众中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和讨论。虽然声音微弱,但正一点点汇聚。
星洲科技显然没料到龙胆科技的反击如此迅速和多点开花。他们习惯了用资源和规则碾压,对手往往在行政壁垒前就已溃败。但龙胆科技不仅扛住了初期的骚扰战,更在看似铁板一块的法规领域发起了犀利的攻势。
几天后,情况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本地一家颇有公信力的财经媒体,刊登了一篇题为数据安全,还是市场盾牌?——审视科技巨头的法规博弈的评论文章,虽未直接点名,但矛头直指星洲科技利用模糊法规排除异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