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用户认知)拥有专业价值的同事。这种价值的认可,并非来自于权力或核心技术的掌控,而是源于她独特的经历、跨界的视角,以及沉下心来做的那些“不起眼”的工作。
就像海外之行的沟通,她并非技术方案的制定者,却是技术价值与安全理念的传递者,是连接技术与市场、公司与外部信任的桥梁。而现在,在公司内部,她也正在成为连接不同部门、不同视角的一座小小的“桥梁”。
这或许,就是她在当前阶段,最能发挥光热的位置。不是回到漩涡中心,而是作为一块稳固的、不可或缺的基石,支撑起更庞大结构的某个角落。
下班时,在电梯里遇到了行色匆匆的姚浮萍。两人目光短暂相接。
“回来了?”姚浮萍率先开口,语气不算热络,但已没有了最初的敌意。
“嗯。”林晚点头。
“那个老年app的提议,有点意思。”姚浮萍说完这句,电梯门打开,她便大步走了出去,留下一个干脆利落的背影。
林晚看着她的背影,微微笑了笑。姚浮萍的认可,从来都是这么直接而吝啬。
走出公司大楼,寒冷的夜风扑面而来。林晚裹紧了大衣,抬头望了望办公楼里依旧亮着的零星灯光。那里有还在奋战的姚浮萍团队,有运筹帷幄的龙胆草,或许还有在整理海外项目后续的曹辛夷。
他们依旧在舞台的中央,引领着公司的方向。
而她自己,则走在回家的路上,脚步平稳而踏实。
她不再去纠结自己身处边缘还是中心,也不再为过往的阴影所困。她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价值支点。无论是面向普通市民的科普,还是协助内部项目的沟通,亦或是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挑战,她都会以这种沉稳、专业的姿态,继续走下去。
余波终将平息,而基石,只会因为风雨的洗礼,而愈发坚实。
前方的路,灯火阑珊,却也清晰可见。